2月5日,國務院印發我國首部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一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的藍圖出爐。
規劃提出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21%、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的總體目標,并為石油石化、化工等行業提出了構建循環經濟具體行動指南。業內專家指出,石化行業一批循環經濟企業的示范效應目前已經顯現,國家戰略的提出將加速這些循環經濟模式的全面推廣。
根據發展戰略及行動計劃,我國將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鏈接的產業體系,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21%、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了循環化改造。
針對石油石化、化工行業如何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計劃》從加強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進節能降耗、提高“三廢”利用水平、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等幾個層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源頭要加強油氣、磷、硫、鉀等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高中低品位礦產和伴生資源利用水平。生產過程中要優化換熱流程、實施低位能余熱利用等。“三廢”方面要重點推動氨堿廢渣用于鍋爐煙氣濕法脫硫和蒸氨廢液綜合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或用于脫硫、磷石膏制建材或分解制酸并聯產水泥、硫酸生產廢渣煉鋼和生產水泥等。
同時,煉化—廢催化劑—稀貴金屬,煉化—廢氣—硫黃—化工產品,磷礦—磷肥—磷石膏—建材,磷石膏—制酸—廢渣—水泥,電石—聚氯乙烯—電石渣—水泥,合成氨—造氣爐渣—建材,焦化—廢渣—水泥等作為重點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也被列入戰略規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偉善告訴記者,石化聯合會參與了該《計劃》的編制。目前行業的循環經濟正在多方面發力,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節能、“三廢”處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提到的循環經濟鏈條也都是行業推行循環經濟多年來篩選出的精華。
孫偉善以電石行業為例介紹說,此前行業內主推新疆天業、中泰化學的循環經濟模式,后來的事實也證明,天業模式不僅有環保效益,而且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示范作用顯現以后,現在業內企業都主動效仿,目前大型企業以及新建項目基本上都已采用循環模式。《計劃》的出臺,進一步放大了這些模式的示范作用,并將加速在全行業的全面推廣。
同時,孫偉善指出,每個行業在構建循環經濟時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難點,比如磷肥行業的磷石膏,雖然魯西化工的磷石膏制酸是目前最理想的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堅持工業化生產的裝置,但由于能耗太高,可復制性不強。再如硫酸行業的低溫位熱能利用,由于硫鐵礦制酸是中國特色,國際上可借鑒的經驗不多,因此目前還無法在這方面挖潛。
對于這些難點,孫偉善認為,各行業應該齊心協力,解決這些共性難題。2012年石化聯合會主抓了汞觸媒的處理及磷石膏大規模綜合利用兩項循環經濟方面的工作。2013年,隨著行業經濟的企穩,行業能源資源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廢棄物產生量將繼續增加,因此,全行業仍需強化循環經濟理念,繼續推進循環經濟建設。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