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HSE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三個“零”,即零事故、零傷害、零污染。國內外石油石化企業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在中國石油與殼牌公司合作的長北天然氣合作項目中,這一目標基本實現。這個項目也因此成為中國石油數十家地區公司與近百個項目中HSE管理的典范。
長北項目HSE管理的特點,就是構建了一個人人參與的HSE管理體系。在這個項目中,無論中方還是外方、甲方還是乙方、前方還是后方,人人都是安全員,個個都是監督員。在這里,隱患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事故成為大家共享的“寶貴教材”,安全指示就是“最高指令”。
小小安全卡,折射大文章
這種人人參與的HSE管理,通過一張小小的事故安全控制卡,就體現得非常清楚。這種卡外方叫“STOP卡”或“ACT卡”。卡片很精致,正面印制著幾十種常見的現場違章行為,背面印制著現場可采取的預防及控制措施。人手一卡,發現身邊有不安全行為,隨時記錄,及時舉報。卡片只關注違章事實,不留舉報人姓名,沒有后顧之憂,并通過獎勵措施,提高大家積極性。每天可收到幾十張。
正是這張小小的安全卡,營造了一個“共同參與、持續改進”的良好HSE管理氛圍,人人都可以對不安全行為說“不”,人人有權叫停違章操作,拒絕違章指揮,現場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許多隱患都被消滅在萌芽狀態。用中方項目負責人的話說,就是起到了防微杜漸的作用。
這種HSE管理體系的本質,就是強調人是安全工作的主體。統計顯示,85%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因此,HSE強調對事故的控制主要通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來實現。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是通過處罰,而是通過影響當事者對不安全行為的認知來實現。這種管理同時把人的安全作為首要及終極目標,要求所有項目人員不僅對自己的安全負責,而且對同事、對他人的安全負責。
讓安全文化生根發芽
事故控制卡,從本質上說,仍是一種被動的安全管理方式。而要實現本質安全,必須達到主動安全管理的境界。如何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是這個項目HSE管理的另一特色,同樣也是人人參與的另一表現形式。這就是該項目所孜孜追求的“心中的HSE”。
殼牌公司作為這個項目的主要作業方,將其多年探索形成的主動管理模式和安全文化移植到這個項目中,并結合中國實際,形成了獨特的行之有效的“長北文化”。其衡量標準就是,通過合作,短短兩三年內,全員HSE管理跨越了3個層面,從第一層面的“紙上的HSE管理”,經過全員培訓和宣貫,到達第二層面,即“腦中的HSE管理”;然后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逐漸進入第三個層面即“心中的HSE管理”。
從紙上到腦中再到心中,長北項目完成了安全管理的跨越。而在這種跨越中,安全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文化,表現形式是柔性管理手段,不是通過強制、懲罰、責怪、警戒或示威,而是說服、教育、引導、幫助和示范,使員工首先認識到這種安全管理是對自身安全負責,是為自己著想,而不僅僅是為了安全業績,也不是做表面文章,從而使他們自愿地接受這種管理,實現自我管理,自覺到融入到這種文化氛圍中去。
“一旦安全文化在每個人心中扎下了根,離真正的本質安全的境界也就不遠了。”項目負責人的這個總結,就是對這種全員管理的最好詮釋。
后記:形成中國石油特色的HSE管理體系
曾幾何時,關于是否全盤學習西方石油公司HSE管理體系和安全文化,在我國石油石化行業曾引起爭論。但是,長北項目在HSE管理上的成功,應該可以為這種爭論及時畫上句號。
先進的就應學習,當然不是全盤照收,而是借鑒吸收,結合實際,并讓它落地生根。這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石油工業實施“走出去”戰略20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從“紙上的HSE管理”到“胸中的HSE管理”,再到“心中的HSE管理”,長北項目的HSE管理經驗,正是寶貴的傳統經驗與國外HSE理念相融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