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明娟
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大慶油田物業管理三公司姜明娟環衛班班長。2012年,她榮獲大慶市環衛先進工作者、“城市美容師”稱號,大慶油田“和諧示范礦區建設標兵”稱號。
環衛工作是普通、平凡的勞動密集型工作,在許多人眼里沒什么技術含量,可姜明娟不這么想。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她和姐妹們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不斷總結提煉,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數字保潔法。
姜明娟和姐妹們運用“樓道保潔三三一”“道路清掃四五一”“垃圾清淘四個二”等方法,干起活兒來又快又省勁兒,解決了以前保潔有時出現死角、工作標準忽高忽低的問題。她們制定了環衛班一日保潔流程,制定了冬季清雪離步道板30厘米的標準,還把雪堆出整齊的梯形。夏季除草,她們不但把自然生長的小草打理出了草坪的標準,還把步道板縫里的小草一根一根拔掉。
理念早課是大慶油田礦區多年來的傳統。姜明娟當班長后,不斷豐富早課內容,創新早課形式,充分發揮早課的作用。在短短十幾分鐘里,她帶領大家學理念、學傳統,講工作、講故事,亮作風、亮形象。10年的時間,3650個日子,姜明娟環衛班的理念早課風雨不誤、雷打不動,成為方曉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姜明娟注重親情服務,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把居民當成親人。在方曉小區居民中,老會戰、老石油比例達到70%以上。她以樓棟為單位,建立起了親情信息網,和居民保持著密切聯系。居民們說:“娟子心里誰家都有,就是沒有自己家。”
魏海英
1969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遼河油田于樓公用事業處海英保潔班班長,榮獲遼寧省“學習郭明義標兵”等稱號。海英保潔班被評為盤錦市巾幗建功示范崗、遼寧省三八社會服務示范崗。
魏海英常說,作為一名保潔員,要真心實意地熱愛這份工作,才能不怕吃苦,真正做到愛崗敬業,自覺自愿地為用戶服務;作為礦區的一員,干保潔同樣是“為祖國獻石油”。
自從魏海英所負責的區域成為物業一公司的黨員責任區,她更加注意時時處處堅持高標準,以身作則。她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學習,從一點一滴做起,本著“干什么、鉆什么、學什么、精什么”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為提高全班工作質量,魏海英組織姐妹們學規范,樹立保潔服務理念,在班組中實行“三必四心”工作法。“三必四心”,即同事家中有事必到,工作中有矛盾必談,居民有困難必幫;對待住戶熱心,對待詢問耐心,對待工作細心,對待意見虛心。有些年輕員工剛從事保潔工作時,總有疏忽的地方,她身體力行,主動去干。為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魏海英總結了“六聲六心”工作法。
海英班服務的小區90%以上是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子女不在身邊。針對這一情況,她們建立了小區孤、寡、病、殘老人檔案。對于重點幫扶對象,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她們第一時間進行幫扶;遇到班組不能解決的,則及時聯系上級部門幫助解決。
魏海英用真誠的服務、辛勤的勞動,在平凡的保潔崗位上展現了共產黨員的風采。
尹傳風
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長慶油田涇河園物業服務處龍鳳園環衛班班長,曾榮獲長慶油田第二采油技術服務處先進個人稱號,連續兩年榮獲礦區崗位明星稱號,被評為涇河園物業服務處三八紅旗手。
在日常工作中,尹傳風嚴格要求自己。她說,環衛清掃雖然微不足道,但是若把它當事業,就能體會到工作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感。
一年365天,無論刮風下雨,她堅持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把簡單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別人一日兩掃,她負責的區域一日三掃。礦區規定垃圾箱每周集中擦洗一次,在她負責的區域,垃圾箱隨時擦。當環衛工以來,她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愛盯著路面看,發現哪里有垃圾就撿起來,即使不在自己的清掃區域,也是如此。在人流集中的小區廣場,她常幫著姐妹一起掃。對此,她說:“環衛工人眼里就不能容下垃圾。”
作為班長,她嚴格帶隊伍,要求大家熟知保潔服務標準并嚴格執行,從嚴從精從細。她在班組實行了“每天一檢查,每周一講評,每月一總結,每季一考核”和班員自檢、互檢、巡檢、抽檢、測評等制度。遇到不配合的住戶,她堅持以行動感動住戶,共同維護環境衛生。多年來,除夕和正月初一,她都在崗位度過。
尹傳風是個熱心人,環衛班里誰有個啥事,主動幫助頂崗。在她的帶領下,班組團結,氣氛和諧,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環衛保潔滿意度連續多年保持97%以上。尹傳風說:“雖然我做的工作不起眼,但能用自己的雙手扮靚礦區,我很滿足。”
劉秀麗
1974年出生,中共黨員,西南油氣田重慶公共事務管理中心大石壩石油社區管理站環衛綠化班班長,先后榮獲重慶公管中心勞動模范、服務標兵稱號和重慶市“五一巾幗百佳標兵”等稱號。
2007年從事環衛綠化工作后,劉秀麗不斷學習,虛心向老同志請教,自學園林綠化知識和環衛管理知識,很快成為環衛綠化工作的行家里手。
按照“實用、可操作、風險全面受控”的要求,結合大慶村石油小區建成時間長、樓宇多、綠化面積大的特點,她帶領全班姐妹,通過學習、與住戶交流、實地勘察、現場走點、討論等方式,對轄區內120棟樓、3048棵喬木、9.5萬平方米綠化帶、33個化糞池、924個窨井、1717套消防設施、51個果皮箱、126個垃圾箱、47套健身器材、1747米不銹鋼欄桿等進行了清理歸檔。
劉秀麗對小區里的窨井、水篦子、化糞池、垃圾箱,甚至哪里有什么花草樹木,都了如指掌。2012年,她帶領姐妹們清理建筑垃圾300多噸,清理衛生死角60多處,疏通下水道200余次,清淘窨井700多個。為養護好小區的花草樹木,她建立了詳細的樹木資料臺賬,為轄區內銀杏、廣玉蘭、小葉榕等20多個品種樹徑15厘米以上的近1700余棵樹木制作“身份證”,實行掛牌管理,實現了樹木的戶籍式管理。同時,她還有計劃地對樹木進行修枝、整形和補栽等,組織人員及時保綠護綠,提高了小區樹木成活率。
在生活中,劉秀麗像大姐一樣關心班員。無論誰遇到什么困難,她都努力想辦法解決,讓大家感受到了班組的友愛和溫暖。
張秀寬
1969年6月出生,吉林油田江北物業管理公司新苑社區保潔班班長,連續兩年榮獲吉林油田“十佳保潔員”、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稱號。她所在班組多次榮獲吉林油田“五型”標桿班組等稱號。
保潔工作在別人眼里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份工作,但在張秀寬的心里神圣而莊嚴。
從事保潔工作十幾年來,張秀寬總結了一套“八字”保潔法,即掃、推、摁、摳、慢、挑、剔、撿。具體來說,就是晴天平著掃、雨天推著掃、風天摁著掃、路基摳著掃、行人路過慢著掃、綠籬挑著掃、欄桿剔著掃、草坪撿為主。
張秀寬人緣好在小區里是有名的。她的好人緣是靠她創造的“五多”服務法贏得的。“五多”,即多做贏得尊重、多聽贏得信任、多講贏得理解、多笑贏得鼓勵、多忍耐換來和諧。
把平凡的工作千萬次地做好就是不平凡。保潔班有13名員工。為提高保潔工作質量,張秀寬梳理出管理員巡回檢查制度、保潔員保潔制度、保潔考核評價制度等6項制度,歸納了管理員工作流程、保潔員工作流程、消殺工作流程、綠化工作流程等多項工作流程,細化了樓道、廣場、綠化區、垃圾桶等保潔標準。為強化保潔質量監督,她采取了“檢查—整改—復查—抽查”的閉環式管理法。
張秀寬的工作范圍遠大于保潔本身。她組織成立“助老、助殘、助困、助學”志愿服務隊,定期探望和幫助7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幫助購買生活用品、協助就醫,并組織大家為困難家庭捐款。在她的努力下,社區志愿者隊伍越來越壯大。
楊太英
1975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華北油田公用事業管理處礦政環衛大隊會戰道班班長,先后榮獲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服務明星,河北省勞動模范和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楊太英從事環衛工作18年,細中見細是她的一貫作風,不讓馬路有揚塵是她的工作宗旨。
工作中,她一絲不茍。一片落葉、一片紙屑、一塊果皮,都是她每天追蹤的對象。時間不夠用,她就自己擠時間,早來晚走,每天多工作兩個小時。為了環境整潔,不管多冷多熱、不論刮風下雪,她都默默堅持。
楊太英對工作非常認真。她隨時清理綠化帶的白色垃圾、草坪上的落葉。她擦果皮箱和路邊公共設施比擦自家的家具還認真。這些設施什么時候看上去都干凈整潔。
哪里工作最艱苦,哪里工作量大,哪里別人不愿意去,她就主動請纓。她負責的路段車多人多,產生的垃圾比別的路段多好幾倍,趕上節假日要多幾十倍。面對這么大的工作量,她沒有畏縮,沒有埋怨。每天早晨起來,她都要給負責的一萬多平方米路段進行徹底的“洗臉”。每天都有新的“牛皮癬”小廣告,她不厭其煩地清理,揭了擦,擦了洗,一點一點弄干凈。下水道、雨水口被臟東西堵了,垃圾掃不出來,她就擼起袖子,不管多臟都用手去一點一點掏出來……
雖然家中父母年邁孩子還小,可她很少顧家,一心撲在工作上。
在她的帶領下,會戰道班負責區域以清潔衛生成為華北油田的一道亮麗風景。
王志偉
1972年3月出生,吉林石化物業公司龍川站保潔班班長,連續3年被評為吉林石化優秀保潔班長。2012年,她榮獲吉林石化先進保潔員稱號。她所帶班組連續4年被吉林石化評為先進保潔班。
在從業的6個年頭里,王志偉默默地工作在環衛第一線,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環衛事業。
6年來,她累計獻工572小時,每天清掃4100平方米,班組年清運垃圾1150噸。
王志偉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清掃經驗:重點路面勤打掃,人多之處見空兒掃,垃圾多時突擊掃,灰塵多時壓著掃。
有兩年多時間,她帶兩個班的工作,幾乎天天上班,沒有休息過一天。她對待員工就像親人一樣。為照顧年齡大的員工,王志偉讓她們負責一些相對輕松的活兒。她說:“他們和我父母年齡相近,卻干這么重的活兒,我真的很心疼。”她帶領員工為患大病工友捐款3000余元。
為節約開支,王志偉平時注重做好修舊利廢工作,組織員工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每年她帶領員工自制掃帚、拖布等工具20余種。她帶領員工把可再生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每年創收4000余元。
在工作中,王志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哪里的垃圾箱壞了,哪里的垃圾車需要維修保養,她都了如指掌。
為給小區居民營造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王志偉在保潔工作中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為建設美麗小區做出了貢獻。
王忠華
196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蘭州石化物業服務公司幸福小區環衛保潔班班長,獲得蘭州石化和物業服務公司先進個人、服務明星、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服務女明星等稱號。
“對工作有一腔熱情,對同事有一片真情,對住戶有一份親情”,是王忠華的真實寫照。8年間,幸福小區里的每條馬路、每棟樓宇、每層樓梯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和汗水。
王忠華所在的幸福小區環衛保潔班,負責著37棟住宅樓和13萬平方米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工作。
她以“人在小區、愛在小區、責在小區、家在小區”的服務理念,積極探索環衛保潔辦法。她總結提煉出了“四個三工作管理法”,對住宅樓保潔實行“一掃一拖四擦”,庭院保潔做到“五無五凈一及時”,小區保潔服務滿意率多年來保持在97%以上。
針對高層住宅樓夏季和節假日生活垃圾量大的情況,王忠華帶領員工加班加點進行清潔。往車上抬垃圾桶時,臟水順著胳膊往衣服里流,每次她都頂著惡臭直到垃圾清運完畢。每年大年初一,她和員工4時就開始清掃鞭炮碎屑,用辛勤勞動為居民營造了干凈的居住環境。由于小區部分舊樓住戶在樓道內堆積了許多雜物,她每天下班后挨家挨戶做工作,終于將所有雜物清理干凈。
王忠華是個有愛心的人。社區里一位孤寡老太太沒有兒女,她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主動關心幫助老人,從2007年堅持至今,使老人得到了溫暖。
趙艷君
1965年5月出生,錦州石化物業一公司垃圾清運班班長,在保潔和清運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她先后榮獲錦州石化先進生產者、道德模范稱號。她的家庭被授予錦州石化公司“五好”家庭稱號。
趙艷君在保潔清運崗位工作7年來,從保潔工到垃圾清運班班長,始終堅持“用我一身臟,換來萬人潔”的服務精神,為礦區居民提供了清潔的生活環境。
每天清晨,當人們還在熟睡的時候,趙艷君就帶領員工開始垃圾清運工作。清運過后,趙艷君堅持進行走動式管理,檢查垃圾具體清運情況,聽取居民對垃圾清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使住宅區始終保持整潔。
每年盛夏時節,為消滅蚊蠅和防止病菌傳播,趙艷君不顧垃圾箱與垃圾車散發的異味,帶領員工進行每日一次的消毒工作。
隆冬時節,她帶著員工定期更換垃圾箱,并進行化冰和消毒處理。一個冬天下來,趙艷君所在班組大約要對3000余個垃圾箱進行化冰和消毒處理。
趙艷君所在班組負責冬季住宅區主干道的機械化清雪工作。她對員工提出了“下雪就是通知,雪停就是命令”的要求。無論是夜間還是節假日,只要有雪情,班組員工會立即到崗,投入緊張的機械化清雪工作。
在家中,趙艷君悉心照顧殘疾的婆婆,善待繼女,被錦州石化公司評為道德模范。
在工作中,她樂于助人,關心幫助困難群眾,奉獻自己的愛心,為和諧礦區建設做出了貢獻。
何平珍
1963年6月出生,寶雞石油鋼管廠頤年苑物業有限公司寶管一區保潔班班長,2011年11月被評為寶雞市唯一的“陜西省物業服務之星”。寶雞石油鋼管廠住宅小區被評為“全國物業管理示范小區”。
何平珍每天6時多到崗,在7時30分前將寶雞石油鋼管公司寶管一區文體廣場衛生區域清理完畢,晚飯后還加班進行廣場和公用廁所的衛生保潔工作。
何平珍所在班組負責區域是一個綜合性物業小區,既有面向社會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大廣場,又有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和健身器材等。由于廣場活動多、人員流動量大,衛生保潔工作難度和強度很大。
為保持環境衛生,何平珍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她頂嚴寒,冒風雨,戰酷暑,勤奮工作近8個年頭。她每天第一個到崗。衛生清潔完畢后,她總是讓別人先回班組休息,自己手拿工具,反復在廣場仔細檢查,處處留心、細心、精心,不放過一點垃圾。
通過自身努力,何平珍擔任了廣場清潔班班長。擔任班長后,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遇到臟活兒、苦活兒、累活兒主動沖在最前面。
她不僅在工作中發揚保潔員苦干加實干的優良作風,而且以身作則帶動和影響身邊的人,調動班組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她們的聰明才智,扎扎實實做好環衛保潔工作。
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何平珍積極參與礦區“崇尚文明、摒棄陋習、愛護家園”行動,既當保潔員又當宣傳員,受到居民贊譽。(文字整理:崔茉 攝影:金添 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