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隱形能源”開發是個廣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它不僅限于防治“跑、冒、滴、漏”各種浪費現象,還涵蓋全國工業布局、城市規劃、建筑全壽命規劃、能源價格調控、個人儲存與發電獎勵機制、生活習慣等。
“隱形能源”規劃首先要從全國城市發展布局的戰略高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比如,2010年,我國發電量為4.2065萬億千瓦時,輸電線路損耗電量為1710億千瓦時。產生如此之大的損耗量的原因在于,在礦區建空冷電廠供電煤耗要增加8%至10%,距離2000千米輸電損耗為7%左右。如果是采取煤炭鐵路運輸到用電中心電廠的話,煤炭運輸損失達2%左右。
但是當前我國能源資源集中于西部,能源消費市場卻主要在東部,因此能源供應矛盾和運輸損耗成為我國能源市場面對的關鍵問題。當前,有關部門采取特高壓輸電,東部沿海地區大量建設核電站,擴大海外進口能源產品能力,大力發展風能、光伏發電等一系列舉措,雖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出現了新的風險和矛盾。比如特高壓輸電損耗是不可能避免的;特高壓輸電電壓面臨階段性的技術上限問題;能源進口的高成本;光伏、風能的地域局限性在寸土寸金的東部沿海地區難以大規模實現,最終項目重點落實地區還是在我國東北、西北地區,然后再輸送到中東部地區。
能源輸送布局還帶來了其他問題。能源資源集中于西部地區,導致西部大開發幾乎變成了西部能源大開發的獨角戲,西部地區其他的經濟產業開發只占從屬地位,從而導致西部地區多個問題的出現。一是西部能源大省產業單一,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大;二是能源大省經濟的“荷蘭病”嚴重,資金重點傾向能源采掘業,獲得資金后要么再次投入能源采掘業,要么投入其他一二線城市,導致當地其他產業難以發展;三是部分城市已經開始面臨資源枯竭問題,替換產業潛能不足,城市經濟快速發展難以為繼;四是環境問題。
基于以上問題,從全局考慮,釋放東部城市部分職能,尤其是一線城市職能,重新設計西部城市職能,將大大緩解我國能源供應壓力,釋放大量“隱形能源”,降低城鎮化成本,平衡東西部經濟發展,對減輕一線城市壓力有著諸多好處。
因此,重新調整東西部產業布局、城市功能、縮短能源市場與能源資源中心距離對我國實現產業升級、全民富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能源高效利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