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今天在北京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將迎來大發展。預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發電能力增長的近一半,其中以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為主的間歇式供電占比45%。中國將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絕對量增幅最大的國家,超過歐盟、美國和日本增長的總和。
“當前,世界能源領域正發生深刻變革。主要進口國正變為出口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興起、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在改變我們對世界能源結構的認知。”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介紹說,《世界能源展望2013》探討了2035年前不同的能源發展方式及其對氣候變化趨勢的影響。
報告指出,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這些新興經濟體將推動全球能源需求增長超過三分之一。在亞洲,中國和印度處于需求主導地位,他們分別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最大的煤炭進口國,東南亞地區將成為另一需求增長中心,而美國將在2035年前實現能源獨立。屆時,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導地位,繼續影響能源、經濟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報告顯示,天然氣將長期處于繁榮發展地位。在許多地區,燃煤發電依然比天然氣發電更加廉價。但是能效低、污染重和排放高將是煤炭長期發展的制約因素。天然氣雖然地區價差明顯,但兼具靈活性和環境效益,比其他化石燃料更有發展優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