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最矚目的事件是石油暴跌的“黑天鵝事件事件”引發了俄羅斯盧布危機。2014年7月初,國際原油價格還在100美元之上,12月25日,紐約原油價格已經跌到56美元,短短半年之內,國際原油價格跌去一半。蹊蹺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居然坐視油價暴跌拒絕減產自救。
歐佩克為何推動國際油價暴跌呢?記者采訪了知名能源專家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分析師陳衛東。
在陳衛東看來,歐佩克推動國際油價暴跌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生產成本很低,要擠掉比它成本高的一些產能,爭奪市場份額;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要延緩歐洲對可再生能源儲能技術的投資,新能源儲能電池技術一旦獲得突破,化石能源的命運將走向終結。
“石油價格的這輪下降時間會很長,它要充分擠出競爭對手,價格再回來,生產者也舒服,消費者也舒服的同時,還要擠壓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儲能技術的投資,延緩替代品的出現,就是延長石油天然氣的壽命,這是石油輸出國最大的利益所在。”陳衛東說。他判斷2015年全球將重新進入廉價石油的時代。
全球能源的“中國因素”
40年前的一場石油禁運把西方經濟搞得一塌糊涂,這就是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從此,世界各國都把石油當做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陳衛東說,大概從那時開始,人類地緣政治格局就圍繞爭奪石油等資源來布局;一個真實的例子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僅僅部署了一個第七艦隊,而在中東就部署了第三和第五艦隊,目標就是要控制石油。
現在,以石油為首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石油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大家的目標開始從爭奪資源轉向爭奪市場,中國需求減少也是國際石油暴跌的重要推手。
“購買力就是話語權,而不是有資源就有話語權,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話語權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陳衛東說,“中國是這次石油降價的受益者之一,過去5年中國需求的增長占全球能源增長的一半,而過去10年全球能源供給增長部分,美國占了一半,美國從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利比亞還增加了輸出,對伊朗的制裁放松了,伊拉克出口也在增加,這些因素一疊加,石油價格能不跌嗎?”
陳衛東告訴記者,中國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大單為何十幾年一直簽不下來,現在,俄羅斯追著中國簽訂石油天然氣大單,這不僅是因為歐美制裁俄羅斯要尋找新的出口替代國,國際油價暴跌也不存在陰謀論,主要的原因是全球能源格局發生了改變,產能過剩,金融去杠桿,大家都爭奪市場,而中國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
“我們的能源戰略思維還是爭奪資源,而不是好好利用我們的市場。”陳衛東說,“過去,我們干了很多傻事,在煤炭時代,英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它同時也是世界領導者,在石油時代,美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它也是世界領導者;今天,中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我們把全球煤炭消費拉起來了。”
“中國的煤炭消費還會繼續往上走,一個是3美元,一個是12美元,這就是能源消費的現實主義和環境保護的理想主義,這可是4倍的差別。”在陳衛東看來,這不是單個能源的問題,能源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它就變成一個能源價格體系的問題;兩百年前煤炭時代倫敦的“霧都”又在中國出現。
“電價不市場化,哪有其他能源的市場化?”陳衛東說,中國需要以電力為基礎重構中國能源體系,無論是煤炭、水能還是核能,它都要轉化成電,送到最終消費者;能源回歸商品的核心是電力價格的市場改革,而不是解決單個能源問題。
能源革命的兩條道路
過去30多年,三次大的石油價格起伏都是自身的供求原因。這一次歐佩克已經看到可替代品的出現。陳衛東告訴記者,世界上同時進行著兩場能源革命:一個是以美國頁巖氣為代表,把原來開采不出來、不作為能源的貧礦開出來了,美國頁巖氣革命是在延長石油和天然氣的壽命。第二個是德國和北歐等國家進行著另一場可再生能源革命,目標是要棄核、棄化石。
從木材時代到煤炭時代,從煤炭時代到石油時代,從石油時代到多元化的天然氣時代,全球能源消費趨勢是從高碳走向低碳,從低濃度能源向高濃度能源轉型。
讓歐佩克緊張的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經清晰地看到儲能技術迭代的摩爾指數。最近媒體報道,以色列出現了鋰空電池技術,儲電量比目前的鋰鎂電池增加了8倍;而西班牙最近出現的石墨烯電池技術,從鋰空到石墨烯又增加了5倍。下一代技術至少是5的立方,也就是鋰鎂電池技術的125倍。同樣是1.5噸電池到時候就縮小到100公斤。如今,汽車一箱油也是七八十公斤,加上變速箱、動力系統起碼也有四五百公斤;而電動汽車只需要電機,如果電池能做到100公斤,整個動力系統也只有四五百公斤。
石油之所以成為戰略資源,因為它在交通運輸領域是不可替代的。“電動汽車為何不能普及?因為鋰鎂電池一公斤儲電量200瓦時,以汽車開300到500公里計算,電池自重就要1.5噸,已經沒有什么富余荷載,這個汽車沒什么用。”陳衛東說,“儲電技術發展就像電腦儲存和記憶芯片,90年代一個幾百兆的硬盤有幾十公斤,現在64G存儲在手機上就實現了,因為人們發現了新的儲存機理。”
儲能技術的突破是下一個能源時代的關鍵。無論風能還是太陽能這些離散的能源都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轉化成高密度的電能,聚集變得簡單,使用起來也簡單。這種高濃度的電池既可以供應全家的能源消費,也可以裝在汽車上作為動力。
陳衛東告訴記者,歐佩克坐視國際原油暴跌背后就是要打壓歐洲對儲能電池技術上的投資,延緩化石能源的壽命,2015年全球將重新迎來廉價石油的時代。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