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地時間21日公布第二起對華光伏雙反案終裁結果,認定自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損害,美方將據此征收“雙反”關稅。中國機電商品進出口商會稱對此予以關注并研究應對方案。
美國商務部去年1月對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二次“雙反”調查。與首次“雙反”調查相比,二次“雙反”調查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從光伏電池擴大到光伏組件、層壓板、面板等。此前在2014年12月初,美國商務部公布了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大陸廠商的傾銷幅度為26.71%至165.04%,補貼幅度為27.64%至49.79%,臺灣地區廠商的傾銷幅度為11.45%至27.55%。
據媒體報道,根據美方程序,如果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兩家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美方將隨后對中國相關產品進行征稅。而今天上午中國機電商品進出口商會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表示,目前正在關注此案進展并研究應對方案,不排除未來會再一次發布聲明闡述中方立場。
中國機電商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目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只是投票結果,下面還要繼續程序上的認定,包括形成終裁報告,到最后美國政府發布征稅令,還會有一個過程,“2月初才可能有最終結果”。
在2012年12月美國商務部發布終裁結果后,中國機電商品進出口商會已經發布聲明稱,中國產業對此次“雙反”調查表示強烈反對,不排除通過司法途徑和提起政府訴諸WTO尋求糾正美國商務部一系列不正確調查做法的可能性。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此前對網易財經表示,從美國到歐洲的雙反和今天加拿大雙反立案的調查,光伏產品一直糾結在國際貿易糾紛之中,同時印證光伏新能源成為各國政府重點關注的行業,隨著世界各國對光伏重視程度增加,未來有關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將有增無減,因為這不僅是簡單的制造貿易糾紛而是未來能源資源的競爭。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