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在河南駐馬店召開氮肥行業工作會暨六屆二次理事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指出,“十三五”期間,現代煤化工的發展給氮肥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氮肥行業將依靠創新能力的提升,率先走向供給側改革的新高地。
會上發布了氮肥行業、甲醇行業、硝酸硝銨行業、水溶肥行業以及三聚氰胺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南。氮肥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氮肥行業要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加強先進煤氣化技術、凈化技術的推廣和大型合成裝置的開發,優化固定層間歇煤氣化生產工藝,較大幅度提高行業技術創新水平。到2020年,大中型氮肥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1.5%,建設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合成氨生產企業。
李壽生指出,創新能力提高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動力和標志,化解產能過剩只是解決了行業發展的眼前問題,行業發展的長遠問題必須是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轉型升級的立足點要放在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增長點的培育上。對氮肥行業而言,“十三五”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是現代煤化工。氮肥行業應該以市場有需求、研究有基礎、突破有可能的思路,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把行業的創新力量有效組織起來,突破一些高端技術瓶頸,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增長點。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表示,科技創新是氮肥行業調結構促升級的核心因素?!笆濉逼陂g,氮肥、甲醇行業要力爭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裝備,如大型先進煤氣化技術、大型高效低壓合成技術、大型空分壓縮機、高效催化劑和凈化劑、新型肥料增效技術等。此外,要組建一批多方聯合的國家級研發合作平臺,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示范企業,在行業中發揮標桿和引領作用。
李壽生還強調指出,氮肥企業的眼光不能僅僅放在氮肥上,應該向產業結構的高端邁進。氮肥企業是化肥行業中最有能力發展好現代煤化工的,抓住機遇努力突破,就能在石化行業率先走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高地。
會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表彰了“2015年度合成氨行業節能先進企業”,山東華魯恒升、中海石油化學、靈谷化工、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等12家企業作為2015年度合成氨能效領跑者推薦入圍企業被授予該稱號。
工信部節能司、農業部種植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等政府部門、協會組織、研究院所及200多家企業的代表參加了大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