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濟血液之稱的石油市場,今年以來一直在70美元左右的高位運行。無論對和其同處于能源領域的煤炭、電力行業,還是對相關原材料、制造類企業,以至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消費領域,都在感受著油源金貴帶來的“緊張”,并為此多付出手中的鈔票。
玩具業利潤被“擠薄”
在中國生產塑料原料產品的企業大多都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記者昨天從中國石化上海賽科石油公司了解到,今年以來,該公司用于生產塑料制品的原料聚乙烯曾多次大幅調漲,6月23日又再次漲價。同時,兩大石油公司的塑料原料聚丙烯、橡膠等的價格在石油的推動下也連連看漲。
中國玩具產業對塑料原料的上漲很是受傷。據了解,世界市場75%的玩具產自中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國的玩具產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目前生產玩具所用的大部分生產原料就是石油化工衍生品生產出來的塑料。問題是,塑料漲得快,玩具卻不敢跟著跑。
據浙江蘭溪縣一大型玩具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由于原油價格上漲,今年的塑料價格上漲幅度達到30%~40%,而塑料的成本在一件玩具的總成本中又占了大頭,幾乎能占到60%~70%的比重。但玩具生產廠商競爭激烈,生產商在終端銷售領域不敢像原材料那樣同幅度提高產品價格。
據了解,目前我國玩具產業的利潤已被“擠薄”至5%~8%左右。此間在上海舉辦的玩具產業論壇上,中國玩具行業的一位專家稱,塑料等成本價格的上漲使那些做出口玩具的廠家受到的傷害更大。據了解,國外采購商與國內生產企業往往在年初時簽下固定價格的供貨合同,而在簽下合同后的生產期間原料上漲風險都要由國內生產企業承擔。一旦原料漲價超過合同預期,就意味著生產企業當初簽的單越多,損失越大。在今年塑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就有很多小的玩具生產企業因不敢承擔原料漲價風險而放棄了國外的大訂單。
化纖產品連番漲價
作為紡織原料的化纖產品由于處在石油化工產業鏈的末端,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對化纖行業的影響比較明顯。據了解,為轉嫁成本,化纖產品今年以來也連番漲價。6月19日,全國最大的化纖氨綸生產基地浙江蕭紹的11家企業就聯合起來再次上調氨綸價格,多個品種的氨綸價格都已調至51000元~54000元/噸,而運到廣東市場上的銷售價格還要在浙江市場價格基礎上上調1000元/噸。據了解,這已是蕭紹地區繼6月7日、12日分別每噸上調1000元基礎上的本月度第三次大幅上調價格。
專家觀點
不僅是生活成本的提高
高價石油對整個國民經濟會有什么影響?又將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怎樣?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6月2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此發表了他的個人看法。
張軍說,長期來看,石油的價格在高位運行可能不會改變。能源漲價會使人們的生活成本提高,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可能會降低生活標準。
張軍說,細細品讀一下,能源價格居高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其實還遠不是只停留在物品價格層面這么簡單,它應引起人們生活更為復雜的深層次的變化。
比如,可能會使產業結構發生改變,社會上出現更多的節能產品,更多的其它能源動力產品,更少的使用石油產品———這種情況目前正在開始發生;比如,人們會買更小的汽車,少用空調,在中小城市的人走路去上班……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