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近兩年每年生產的10萬噸生物柴油,一部分銷售到企業所在地區的加油站,還有一部分出口海外。在我國能源緊缺的情況下,生物柴油不在國內市場銷售而尋求海外市場,主要是由于生物柴油的原料價格遠遠高于以石油為原料的礦物柴油,只有出口才不賠本。
生物柴油產業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據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邱宏偉介紹,生物柴油平均制造成本的75%是原料,其中,以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成本為每噸3500元、棕櫚(主要依賴進口)成本近5000元、油菜籽成本為5000多元,麻風樹果實成本為4000元左右。相比之下,以石油為原料的礦物柴油的原料、加工的實際成本僅為每噸3500元左右。
邱宏偉認為,以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實以及廢餐飲油等原料生產生物柴油,不僅可以緩解我國能源緊缺,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還可以促進農民增收,減少餐飲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目前急需解決的是專供生產生物柴油的油料作物的規?;N植、收購補貼,這需要政府規劃、財政出錢。我國適宜種植油菜籽的地區有666萬公頃冬閑田,如果這些冬閑田得以利用,再通過相關配套措施讓農民種上適合生產生物柴油的油菜品種,生物柴油的原料成本就可以相應地降下來。此外,城市地溝油收集的網絡化建設,油料林木作物的推廣等也需要政府的統一規劃。這樣,生物柴油原料成本的降價空間就會打開,生物柴油的產業化進程才會加快。
邱宏偉認為,國家推動車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很多地方都用上了乙醇汽油,如果生物柴油達到一定的產業化規模,這些措施也可用于推動生物柴油的使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