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還需關注弱勢群體
最近幾年,國際石油市場劇烈動蕩,油價一路攀高。油價問題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注。我國政府一再強調,油價改革目標是與國際市場接軌,因此隨著國際油價起落,政府相應地多次調整了成品油價格,而且基本上是以上調價格為主,下調只有一次。
今年9月25日國際原油價格跌破每桶60美元大關,目前一直是處于60美元/桶的震蕩狀態。與今年8月份每桶將近80美元的峰值水平相比,最近國際油價下挫了大約四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國內公眾普遍反映:我們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存在聯動關系,國際油價上漲時我們會跟著漲,現在國際油價降了,國內油價是不是也該跟著下調?既然政府強調國內油價和國際聯動,那么無論國內油價穩定有著怎樣充分的理由,國內油價“跟漲不跟跌”,公眾心里畢竟有一些疑問,這當然屬于正?,F象。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是公眾對現行國家成品油價格政策執行情況不了解所導致的認識偏差。1998年,國家對石油工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國家取消了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的政府職能,并在這兩家石油公司的基礎上,以地域劃分為原則,對兩大石油公司進行業務重組并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新組建的兩家大型石油集團,變成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企業。為使兩大石油集團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的獨立經營企業,國家對石油價格政策進行改革,取消了原來完全由政府制定固定價格的政策,決定讓石油價格與國際市場進行接軌。國家對原油和成品油價格每月調整一次,依據是國際石油市場。成品油參照國際市場,初期是新加坡市場,后完善為三地市場,包括新加坡、紐約、倫敦,以三地加權平均價格為基礎確定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并允許企業在8%范圍內上下浮動。
這個政策在2004年以前運行正常,但在2004年以后由于國際油價暴漲,考慮到成品油價格的敏感性,國家在政策執行上開始面臨困難。在維持公眾敏感性不太強的原油價格接軌政策的同時,國家中止了成品油價格接軌的機制。但國家考慮到價格改革目標,還是根據國際成品油價格水平、國內相關產業狀況、宏觀控制目標以及公眾承受力等綜合因素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多次調整,尤其是上調,但每次都沒有調整到位。目前,盡管國際油價下降幅度較大,但國內外油價仍然存在差距,國內成品油價格仍然低于國際成品油價格。無可置疑,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回落,成品油價格也隨之回落,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確實使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成品油價格之間的差距縮小,但還有幾百元/噸的差距,其中柴油價格差距更大一些。在目前的國際油價水平上,國內成品油價格根本沒有下調的經濟空間。如果以公眾期望為出發點,考慮下調成品油價格,那么必然會繼續拉大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距離。這不符合價格改革的方向和最終目標。因此,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存在“跟漲不跟落”問題。確切地講,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格存在“跟漲但漲不到位,跟落又不利于國際接軌”的尷尬局面。
總體上講,油價改革的最終目標應是完全市場化,最終由市場決定價格。但是,由于成品油價格涉及面廣,敏感性大,涉及公共問題,社會關注程度大,因此油價政策其實是一個公共政策,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價格政策了。因此,成品油價格改革應穩步進行,不宜一步到位。從目前情況看,油價下一步改革,無論是穩健改革還是一步到位,政府都有責任關注弱勢群體。在價格改革的同時,當然應該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包括價格補貼措施。同時,政府尤其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公眾有充分的知情權,這樣才有助于深化改革。目前,我認為油價改革的目標不是簡單地調節價格的高低,而是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公開、透明和監督的價格形成機制,同時更要加快培育競爭性的石油市場,讓市場更加準確地反映價格的變化。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