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不約而同,在國家郵政局表示,將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快遞服務,大力發展民營快遞企業,培育民族快遞品牌的同時,有消息說,太原將建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逐步形成煤炭統一市場,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煤炭訂貨會也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世界煤炭和焦炭市場將出現“中國價格”。
對民營企業來說,這是好消息。
長期以來,圍繞快遞業的市場準入,國有郵政企業、民營快遞企業和國際快遞巨頭之間進行著一場生死博弈。同樣,圍繞著煤炭和下游企業,特別是電力這個用煤大戶,也在開展一場博弈,只不過這場博弈是在兩個壟斷行業之間進行,博弈的主角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只能作壁上觀。
今天,我們已經離不開快遞。因為它既便宜又快捷,發一個同城快遞不到十元,當天就能到達,這要比自己去送一趟合算多了。與民營快遞相比,國有郵政收費既高,雖說開著汽車送,還是比不上騎自行車的民營公司。而煤炭電力,雖說也有不少民營煤窯、民營電站,但只要進了煤炭電力的門,基本上只能靠邊站,要等兩位老大關起門來吵完架,才能拾遺補闕,分一杯殘羹。市場經濟離他們有千里萬里之遙。
與煤炭行業稍有不同,成品油市場的開放已有時間表,有關部門在制定標準時,給民營企業設置了單獨的配額,并且給予了18個月的過渡期,可謂仁至義盡。但民營企業仍有擔憂,因為,門檻是為國有的兩位老大設的,對民營企業來說,未免太高。按照修改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及其細則,3340家擁有《成品油批發許可證》的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有將近2000家不符合資質要求,而中石油、中石化下面的6000多家批發企業只有300多家不合格。就是這樣,兩位大佬還嫌門檻太低。
數據顯示,民營快遞業已發展至數萬家之多,從業人員達百萬人以上,其中30%為下崗工人,50%為進城的農民工。擔當了全國同城快遞的80%,省際快遞的50%以上。如果郵政部門在制定相關標準時不再堅持以350克設限,下崗職工進城農民都會感謝你們!同樣,如果新的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給民營企業留些席位,也讓小兄弟說說話,對打破煤炭行業的一統天下也會有好處。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張建高)建設和諧社會,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什么?對學費、藥價、房價以及上網費、電話費等熱點問題稍加分析便不難得出答案——收入分配不公,首當其沖的因素是壟斷。江蘇省統計局近日公布的一組行業收入分配數據為此提供了佐證。
世界銀行在前不久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的互聯網使用價格占人均收入水平的10%,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10倍??墒蔷驮谶@個報告出來之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劍秋卻提出,印度2009年全民免費享受寬帶服務是“黃粱一夢、不可能實現”,并稱世行報告的統計口徑不科學、不嚴肅。同時他認為目前中國的上網費用并不高,比很多發達國家都低,并且會越來越低。另外他還認為,中國網絡服務市場不存在壟斷經營的現象。
是非與否我們先不要妄作結論,讓我們先來看看世行統計的各國上網費,按平均每個月每100Kb/s帶寬的費用(單位:美元)計算。
土耳其 10.52 墨西哥 6.25 西班牙 4.84
澳大利亞 3.45 加拿大 1.01 中國香港 0.83
英國 0.63 德國 0.52 美國 0.49
法國 0.36 意大利 0.30 中國臺灣 0.18
荷蘭 0.14 韓國 0.08 日本 0.07
中國 10.8
說白了,“零成本暴利”是對消費者的盤剝,是經營者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害,也是嚴重違反市場經濟所提倡的公平交易原則的行為。分析這些能夠長期謀取“零成本暴利”的企業,多半是在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其中更有不少企業所從事的是基礎公用產品(服務)的供給,因而可以說是事關民生。既關民生,點滴收費都要謹慎,但有的企業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心中,能瞞就瞞,能糊弄就糊弄。
所謂手機漫游費,是指當本地用戶離開本移動電話業務區到達另一個業務區時,使用移動電話時需要繳納的資費,包括網絡費和通話費。應該說,在網絡建設之初,由于存在硬件設施、交割手段等方面的問題,電信運營商向用戶收取不菲的漫游費還可以理解,但是今天,這些壁壘基本上已經消除,技術進步使得通信成本越來越低,再繼續收取高額手機漫游費,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對消費者也不夠公平。
手機單向收費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部門也曾一度答應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如今已經是2007年5月,有關部門還要再過渡兩年,面對民眾的企盼和訴求,有關部門能夠保持如此良好的心態實在是令人感嘆。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價格研究室主任王學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電信資費座談會上,大多數代表認為過渡期限應為1年,但是,“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則希望過程慢一點”,有關部門或因此作出了讓步。那么,公眾的利益訴求又被置于何方呢?消費者在漫長等待中所承受的負擔誰來幫助減輕?有關部門應該站在為公眾服務的立場上,擺脫既得利益集團的制約,顧全大局,維護公眾的利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