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趨勢看,迭創新高的油價似乎并沒有止步的意思。自年初國際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之后,油價不斷創出新高。3月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份輕質原油期價一度逼近每桶104美元,收盤降至102.45美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上漲61美分。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走高,無異于向世界宣布:高油價時代已經來臨。
綜合各種預測與分析來看,國際油價在未來出現大幅回落的概率似乎不大。有專家指出,盡管油價不會長期高于100美元,但由于2008年國際石油供應偏緊,油價重心將持續上移,全年平均油價將處于85美元/桶的水平。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石油供應越來越依賴進口。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未來我國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還將進一步加大。預計到2020年,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有專家認為,一旦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整個國家的石油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而“煤液化”作為石油替代品,具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從能源結構來看,煤多油少的情況讓中國有了煤制油的良好基礎條件。但在此前兩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時,對于煤制油的質疑之聲不斷,除了技術考慮之外,成本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據悉,生產1噸煤制油需要4噸煤,對水資源的消耗也很大。煤制油項目能否具有市場競爭力,關鍵是生產成本的控制。此前曾有研究測算,煤制油項目在原油價格在40美元/桶時能夠達到盈虧平衡。顯然,當油價沖破80美元、90美元,繼而站上100美元之后,煤制油的效益愈發突出。
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十一五”煤化工產業發展方向時稱,中國將穩步推進工業化試驗和示范工程建設,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烴產業化步伐,適時啟動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烴工程的建設。
今年1月,《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制油工業示范項目申請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辦的評估,加上目前啟動的中國神華(601088行情,股吧)(50.03,-0.88,-1.73%,吧)和潞安環能(601699行情,股吧)(60.38,-0.89,-1.45%,吧)兩家企業的煤制油項目,有專家由此認為,高油價令政府對煤制油項目的態度由觀望轉為了“默認”。另有專家指出,按此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在煤制油項目上將完成4000億元至5000億元的投資,形成年產5000萬噸煤制油的生產能力。
當然,由于煤制油項目投資規模巨大,并且存在技術及工程風險,因此,如果各地不顧客觀條件,紛紛規劃建設煤制油品和烯烴項目,則將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對此發改委亦提出過警示。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