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石油獲伊拉克價值30億美元服務合同的同時,中國能源也就打入了伊拉克能源開采領域。
多位專家昨天對早報記者表示,在美歐主導的中東能源格局下,中國能分此一杯羹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龐昌偉昨天告訴記者:“中伊1997年的石油協議擱置許久,盡管重啟的協議將持股開發修改成提供技術服務,但是為中國進入中東地區的上游開發做了很好的鋪墊。”
薩達姆政權倒臺后,英美等國在中東能源開采上占盡上風。中伊能源合約剛剛簽定,美國已表示不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日表示,中國的有關石油公司一向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同伊拉克方面商討在石油領域開展合作。他還補充說,中方的有關公司也正在同伊拉克方面就有關的油田項目進行洽談。這有利于伊拉克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滿足中方對能源的需求。這種合作是按市場原則來進行的,不損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能源專家牛犁認為,中伊石油合約是中國在美國主導的中東能源格局的夾縫中,爭取到的一份利益,中國處于產業鏈的下游。他說:“中石油集團這個協議從微觀上來看是一個集團趨利的選擇,然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行業的動向。”牛犁指出,英美等國是中東能源開采的直接受益者,中國是因為中立立場才能夠分一杯羹。
龐昌偉對此深表同意,他指出伊拉克此前否認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協議完全是意料中的結果。因為決定中東能源格局的根本仍是美國主導下的地緣政治。同時,龐昌偉等專家提醒說,由于俄美對峙,中國進入中東能源領域,將妨礙中國進入中亞能源圈。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