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新業務拓展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施泰仁近期正在關注中國的汽油市場,他也期待公司能在中國獲得新的生意,那便是供應一種與眾不同的汽油。“我們公司有一個自己特有的技術,不通過玉米和木薯來加工乙醇,而是使用碳氫化合物如煤炭等制造出乙醇,再將其添加到汽油之中。我們看好這樣一個潛力巨大且受人關注的市場。”
他的言下之意,便是希望切入乙醇汽油行業。在中國,已經有不少省市采用了乙醇汽油,來代替傳統的國Ⅲ或者國Ⅳ汽油。而與乙醇相差僅一個字的“甲醇”汽油也同樣在個別城市中突然興起。那么,傳統汽油的市場是否會在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內被新晉者完全顛覆?還有什么別的新品種汽油也可能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呢?
中國市場巨大
乙醇汽油是否有出路?
一般而言,乙醇汽油其實主要指一種由玉米及木薯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照一定比例混配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國的標準,乙醇汽油可以是90%的普通汽油,再加上10%的燃料乙醇調和制成。目前在我國至少有十個地區都在使用這種乙醇汽油。
最初制造乙醇汽油的原料就是玉米或者甘蔗。但是,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使用玉米、甘蔗等農作物生產大量乙醇的話,將會出現“與糧爭地”的尷尬局面,因而政府在數年前對此行業的態度也已經明確,即持有保留意見。
玉米價格在近期上漲,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是乙醇汽油惹的禍。而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第四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則指出,造成該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有6個原因,如成本推動、需求拉動、去年東北地區玉米減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預期等等,而玉米乙醇項目并非推動玉米價格上漲的主因。而且也有專家認為,不是所有玉米都可以制造乙醇的,只有那些含酒精量99.5%及以上的所謂無水酒精,才能夠算是乙醇。每年,乙醇要消耗玉米1600萬噸左右,而2009年中國的玉米產量約為1.6億噸,所以乙醇需玉米的占比不算太高。
“當然,玉米還是一種主流制造技術,在美國,由于政府非常重視農業,而且農民也有補貼,加上人口相對土地來說,也比較少,所以美國人將玉米用來制造乙醇是比較普遍的。”施泰仁表示。有數據顯示,2009年前后,生物燃料的稅收抵免大約達到60億美元。而就在今年8月,美國玉米制乙醇日產量達到了歷史紀錄的86.9萬桶,但是相比該國的日需求量91.1萬桶乙醇汽油依然顯得不夠。
也有人在探索其他乙醇汽油技術。諾維信全球執行副總裁托馬斯·納奇就曾表示,中國每年可利用的秸稈資源量為6億~7億噸,除了喂養牲畜和秸稈還田,多余的2億多噸秸稈即可用來生產乙醇。而按5噸秸稈生產出1噸乙醇計算,從2億多噸秸稈中可以得到5000多萬噸乙醇,幾乎等于目前中國的汽油總消耗量。
而“玉米秸稈制乙醇”毫無疑問也是市場所關注的焦點制造方法之一。目前,孟山都、ADM以及迪爾公司就聯手投資了一個乙醇前期項目,為ADM的乙醇生產廠做配套。三家企業聯手的項目主要包括如何將玉米秸稈包捆、儲存以及運輸等等。
施泰仁也提到,塞拉尼斯在乙酰基技術平臺上,再結合了新的技術,以天然氣和煤等碳氫化合物為原料來生產乙醇。公司打算在30個月內建成一個40萬噸的乙醇生產設施,主要供應涂料、油漆、油墨等工業用戶,但未來也可以繼續擴產到100萬噸,這為其后將產品推向車用汽油市場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我們認為中國是最有可能嘗試這種技術的地區之一,中國有著巨大的汽油需求,同時也希望通過新的技術來降低其能源消耗和乙醇用糧食的消耗量。”
2009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大約是6200萬輛,而消耗的成品油總計1.348億噸,其中車用汽油消費量為6260萬噸,占汽油產量7192萬噸的87%左右。
據了解,目前國內燃料乙醇的銷售價格參照90號汽油零售價而定。玉米的市場價估計每噸約2000元,而按一噸車用乙醇需消耗3.3噸玉米計算,每噸車用乙醇的玉米成本約為6600元,加上其他成本后,每噸車用乙醇生產成本約為8000多元人民幣。如果算上政府給予燃料乙醇彈性補貼標準1659元/噸的話,那么競爭價格約在6400元/噸,相比目前一噸汽油的市場價要有1000元左右的競爭力。這一競爭力看上去確實是有極大誘惑的,假設現有汽油全部使用乙醇汽油替代的話(按照每噸汽油10%左右由乙醇汽油替代),那么每年我國將直接節省6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甲醇汽油興起
另一種正在研究和推廣的技術——甲醇汽油,也能在浙江地區的部分加油站找得到。
北京中天醇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浙江伊陽城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浙江臺州年產20萬噸甲醇汽油生產基地于今年10月底投入了試運行。而由浙江賽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孚”)研制的M15甲醇汽油同樣于今年4月在部分浙江加油站出售,其選取的地點包括浙江省衢州汽運集團的北區加油站、衢州全旺加油站、衢州振興加油站、江山廣投加油站、江山通達加油站、江山何公平加油站等,這些加油站都為非中石化系統的加油站,它們愿意采用一些新品來探路市場。
甲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混合一定的甲醇,經改性添加劑改性后混合而成。目前廣泛使用的甲醇汽油名為“M15甲醇汽油”,85%來自于93號汽油、15%則使用甲醇(含添加劑)。賽孚公司稱,其核心競爭力在于研究人員用了近十年時間研制出了關鍵的添加劑技術,因為甲醇和汽油直接摻混,兩者無法融合。
但甲醇汽油推廣,也有一些難題。
首先,甲醇燃料的熱值低、成本比較高、腐蝕性大同時毒性也比較大。甲醇是一種中度毒性的化工原料,國際上雖然還沒有什么特別大的事故可以證明甲醇汽油的危害,但是由于汽油本身是一種適用范圍廣、涉及人群多的產品,因而一旦處理不好,甲醇汽油有可能會造成一些事故。同時,甲醇汽油的腐蝕性也比較強,當然通過嚴格控制水分含量的做法,有可能其腐蝕作用降低。
美國福特、通用等汽車制造商曾明確表示,使用甲醇汽油的車輛發生損害不在保修范圍內。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是M15標準甲醇汽油,而M85標準的甲醇汽油其實在國際上也屬于成熟技術。但東方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盡管高比例的甲醇汽油技術所行駛的公里數也較長,但由于高比例甲醇汽油中的甲醇含量更高一些,汽車必須要做特殊的改造才行,否則發動機和油路系統都未必能夠適應。
中石化方面則表示,從技術層面上看,甲醇汽油的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當甲醇與一般汽油相互混合使用后,是否會有問題現在很難說清。
除了甲醇和乙醇汽油之外,國際上也有新的方法來制造汽油。
目前,世界上的新汽油分為幾種:一是通過對現有汽油的配方作出一定的更改,從而生產出更加節能的汽油產品,但其主要原料依然是石油。其次,則是全新的汽油種類。
就節能汽油的研制,殼牌公司就已在塞內加爾推出了可以明顯降低發動機部件摩擦的配方。
而更有意思的是,有人也使用大豆技術來造汽油。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科學家馬庫斯-里貝(Markus Ribbe)等科學家已發現,存于大豆根部的固氮細菌所產生的酶(釩固氮酶(Vanadium nitrogenase)可能在經過改造之后,會讓空氣變為汽油。
另外,美國加州的埃米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曾指出,他們能夠培育出將糖變為類汽油的細菌,并準備開始批量生產,而這種細菌其實就是大腸桿菌。
不過,無論是甲醇汽油、乙醇汽油還是其他微生物制造出來的動力燃料,想要大范圍的推廣,必須要與擁有5萬余座加油站的中石化、中石油合作,可能才會奏效。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有了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福特汽車廠曾大規模地生產過“靈活燃料汽車”,但由于成本高企而且甲醇汽油加油站甚少,現在則已經停產了。王佑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