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5月3日消息,根據中國關閉地方小煉油廠的計劃,國有石油企業可彌補成品油的缺口,但燃料油進口將明顯下滑。中國地方煉油企業被稱為“茶壺”煉油廠,占了中國煉油產能的10%-1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日前公布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規定2013年底前將淘汰200萬噸/年以及以下常減壓煉油裝置。
國有企業中國石油(11.65,-0.06,-0.51%)天然氣集團公司資深石油市場研究專家Jin Yun指出,關閉地方小煉廠將導致燃料油進口下降,因燃料油是他們的一種重要原材料,80%至90%的小煉廠可能關閉,并引發部分地區的成品油供應短缺。小煉廠在中國成品油市場扮演變動性的角色,特別是當國內成品油供應緊俏之時。倘若地方煉廠關閉,將對成品油供應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政府計劃在2013年底前逐步淘汰日加工能力低于4萬桶的原油蒸餾裝置(CDUs)。該門檻遠低于國有大企業中國石化(8.68,0.04,0.46%)和中國石油所運營煉廠的產能,兩家公司都不會面臨煉廠關閉威脅。
產能擴張
根據咨詢公司C1 Energy近期發布的一項報告,2010年,中國前十大獨立煉廠的煉油能力為3900萬噸,或每日78萬桶。其中大部分以進口燃料油為原料,因為只有國有企業才有資格進口原油。不過大部分獨立煉廠的規模都要小得多。
外媒根據官方數據計算,截至2010年末,中國的總煉油產能約為每日1000萬桶,高于表觀石油需求量的每日約865萬桶。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不過行業官員和中國媒體已表示,在2011-2015年間中國將大量新建煉廠,新增約302萬噸煉油產能,以滿足國內經濟增長的需求。
防御舉措
但淘汰關閉地方小煉廠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們正對中央政府淘汰計劃采取雙重防護。
第一道防線來自煉廠數量的安全性以及燃油供應短缺的前景。分析師指出,他們對北京當局法令的抵制立場將得到地方政界的庇護。
中石油集團資深石油市場研究專家Dai Jiaquan懷疑地方小煉廠是否會根據發改委的目錄來逐步淘汰原油蒸餾裝置,因為他們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
很多小煉廠通過向地方官員求情,而設法躲過中央政府的掃蕩。
山東省一家日產能1萬桶的小型煉廠高管人士指出,新的產能門檻并無特殊之處,該煉廠仍在運營,但毛利極為稀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土政策,因此總會想出辦法來達到要求。
另一位山東煉廠的高管人士并不擔憂。該煉廠擁有的兩個原油蒸餾裝置合計日加工能力為3萬桶。 他同時稱,目前私營小煉廠的數量不少,而一些煉廠已發展到較大的規模。
他的工廠將很快開展大修,此時停產維修算是幸運,因燃料油成本高于中國政府規定的汽油和柴油價格漲幅。
很多小煉廠都采用這個方便的暫時退場措施,但這可能更加堅定中國當局淘汰地方煉廠的決心。
交易商上周表示,廣東省的小型煉廠幾乎全數都已關閉,而山東產量減少至原有的20-30%,一些煉廠延長了停產維修期。
小煉廠雖可能暫時躲過一劫,但政府最終仍將能實現目標,因為國有煉廠握有大量煉油產能,使政府可以不用考慮對小煉廠供應的依賴。
中石油研究專家Dai表示,中國的煉油能力預計五年內都將處于過剩狀態,即便考慮到一些老舊小煉廠產能被淘汰。
煤炭業前例
從中央政府對煤炭行業的管理中,也可明顯看出其控制小煉廠的決心,即便這么做會加劇市場動蕩。
中國過去幾年關閉了數以千計的小煤礦,原本的煤礦大國在2009年與2010年成為煤炭進口大國。
中國煤炭供需也許正在緩慢來到拐點,大型煤礦的供應增長將彌補眾多小煤礦的產出流失,而新的鐵路項目正減輕將煤貨運至內陸電廠的物流瓶頸。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耿志成表示,中期內煤炭供應將過剩的疑慮一直存在,而需求是一個重要因素。拋開這點不談,大量預計于2013年左右上馬的鐵路運力,可能也會成為市場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