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6500多個日日夜夜,有這么一對夫妻,把自己的小家安在油井旁。18年,巡井35000多趟,行程30多萬公里,走出了“24個長征”。18年,磨壞了200多雙鞋子,為國家安全輸送原油10萬多噸,價值5億多元。
創下這個記錄的,是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夫妻崗的主人公薛梅。本報從即日起刊發連續報道,向讀者介紹她的事跡。
三間普普通通的磚瓦房,一個50平方米的小院,坐落在距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駐地西北15公里遠的荒野中。這就是東辛采油廠營8更9夫妻井駐地,也是薛梅的家。
薛梅1972年出生在勝利油田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家庭。1992年職業中專畢業后,分配到東辛采油廠當采油工。薛梅的丈夫孫賓是退伍軍人,1992年來油田打工后與薛梅相識、相戀并結為夫妻。
1995年,為解決人手不足、職工倒班不便等困難,東辛采油廠將三礦采油1隊營8更9井站調整為“夫妻井”站,就是一名職工帶一名家屬在井站安家護井。
夫妻崗地處偏遠,環境艱苦,責任和工作量都很大。駐站家屬每月只有150元的補助,僅相當于當時正式職工工資的一半。薛梅和孫賓一商量,覺得吃苦不算啥,再加上小兩口能天天在一起,他們就響應了隊上的號召,自愿報名看護營8更9站。
然而,工作的勞累和生活上的困難還是比他們原來想象的多得多。
撥開一人多高的蘆葦和茅草,沿著多年巡井趟出的羊腸小道,在沙土地上深一腳淺一腳,不時驅趕撲面的蚊蟲,還要在穿越河溝的兩根細管線上顫顫巍巍地走雙杠這是薛梅18年如一日周而復始的工作場景。
一條條通往油井的小路都是薛梅走出來的,每到雨季過后,他們都要來拔蘆葦,不然蘆葦很快就長高,沒法過人。由于常年在這樣的巡井路上行走,薛梅的腳嚴重變形,陰天下雨便疼痛難忍。
按照規定,每隔4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巡井和巡線。這樣的路線,這樣的場景,薛梅一天就要重復6次,一次就要1個半小時,走10多里路。井站附近不僅有大片的墳地,還曾發生過犯罪分子掩埋女尸的事情,特別是到了晚上,到處黑漆漆的。“可再害怕,也得硬著頭皮巡井。”薛梅說。
“隊上把這井站交給咱管,那是一份信任,咱就得干好”。他們這一干就是18年。
18年來的每一天,他倆把這些井當成了自己孩子關心,“望、聞、問、切”,像醫生一樣精心地診治井況。
說起這些“井娃娃”的事情,薛梅如數家珍:營12—73井不太“聽話”,總好出點小毛病,穿孔、堵管線經常發生,每次巡井都要來回看它兩遍;營12斜236井就省心多了,不僅檢泵周期長,皮帶、盤根也耐用,但越是這樣,薛梅反而越不敢掉以輕心,生怕粗心得“大病”。薛梅說:井井“脾氣”不一樣,都得在心里掛掛著。
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薛梅到井口仔細查看壓力;打開電泵房,查看電流、電壓;查看井口有無滲漏,機械運轉是否正常,用心聽聽是否有異常的響動,查看軸承有無毛病,螺絲有無退扣,皮帶是否松動。一項項,一環環,一絲不茍。她說:近的一口井在門前的河對岸,剛來時抽油機的響聲讓她睡不好,后來抽油機不響就會把她“驚醒”。
“丈夫孫賓算得上是沒有證的編外"高級工",理論和實踐水平都不比我差。”已是高級工的薛梅說。為了“伺候”好井站,孫賓這個不在編的“油田人”和薛梅互相學、勤實踐,從一無所知成長為管井的行家里手,并且開始琢磨起技術革新。一些別的站上需要隊上協助解決的問題,他倆自己就能解決了。營12-138井更是連續4年沒有進行作業維修,成了隊上的"長壽井"“。
1995年,他們剛搬到井站的時候,只有三間小房,別的什么也沒有。因為靠近水庫,家里很潮。為了遮擋墻皮的掉落,兩口子往客廳的天花板上糊了編織袋,在臥室的墻上釘上了三合板。
1996年,兩口子用撿來的磚石蓋起了廚房。院子里是沙土地面,一下雨就成了稀泥塘。近兩年兩口子才陸續把院子改造成了石頭水泥地面。
“冬天最難熬。”屋里的地面因為潮而結冰,水盆連水一起凍成了疙瘩,睡覺時光是被子就得蓋上三層。2010年冬天,礦上給配了采暖設備,基本解決了房間冬天因潮結冰的問題,并給他們換了鋁合金門窗和大鐵門。
選擇堅守,是因為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石油傳統早就在薛梅、孫賓心里扎了根。薛梅、孫賓所在的采油1隊是勝利油田第一支采油隊。在接受入廠教育時,他們就聽老石油講過1隊的光榮創業史,以及曾奪得全國日產量“狀元”的營2井的精神這一“傳家寶”。
從部隊轉業后到油田創業的薛梅的父親,也經常拿參加石油會戰的經歷開導薛梅和孫賓,看看父母以苦為樂,精神上的富足,薛梅和孫賓變得更加堅貞與執著。
選擇堅守,是因為對“家”里的一切感情深厚。18年來,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種下了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在二人眼里,平平淡淡、快快樂樂才是真。井站、管線、小貓、花狗、柳樹、菜園,都成為家中的一員,在兩口子眼里都是那么熟悉和親切,工作的感情,井站的留戀,讓他們不忍離開。 18年駐守荒原,薛梅始終覺得,隊上把小站交給他們夫妻倆,那是一份信任,就得干好,就得為油井負責,就得像呵護孩子一樣管好油井、護好管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