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網訊:4月份,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期貨價格在三周內下跌9.4%;同期北海布蘭特(BRENT)原油期貨價格跌幅達到9.6%,并在年內首次跌破100美元/桶的整數關口。
根據我國最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每隔10個工作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就會根據國際油價波動做出調整,并取消舊機制中國際市場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標準限制。盡管國內定價規則并未公布原油價格的參考市場,但前一階段原油交易幾乎在全球各大市場普跌。根據規則,4月24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的時間窗口第二次打開。
發改委發出通知,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95元和400元。這是實行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后的首次調價,市場人士認為,這次調價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使國內成品油調價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而成品油背后的國內石油產業的變革條件也日漸成熟。
呼聲:推進價改
近年來,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一直飽受詬病。2008年之前,國內經濟增速保持較高水平,2003年至2007年我國GDP增速高達10%以上,經濟發展對成品油的需求增長十分顯著。統計顯示,在此期間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共23次,其中價格上調達19次。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開始回落,同時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幅度增大,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跟不上國際油價的問題逐漸凸顯。從2008年至2012年,國內成品油調價仍然“漲多跌少”,在25次調價中,汽柴油價格上調為15次;調整頻率提高,而上調價格的頻率逐漸減少。
盡管如此,我國成品油購銷 “計劃式”定價、國內“三桶油”分享市場大部分份額的矛盾愈發突出。格林期貨研究員劉波告訴新金融記者,成品油價格上漲無疑會導致物價整體水平上行,經測算運輸成本在物流企業成本的70%左右,而成品油價格在運輸成本中占有50%的比重。目前國內回落的經濟增速無法支撐油價的快速上漲,讓成品油價格真正符合市場規律只有打破行業壟斷。
時機:油價回落
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后,歐洲各國的債務危機相繼爆發,并波及實體經濟發展,國內外的能源供需格局近五年來有深刻變化。
金元期貨研究員范燕文表示,從原油需求的總量來看,曾經供不應求的局面逐漸轉向供大于求。
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數據,在危機最為深重的歐洲,2013年的石油需求量預計僅為1350萬桶/日,比2012年再下滑2.2%;而在2005年這一指標曾達到1500萬桶/日。
目前,美國經濟雖然處于復蘇階段,但對能源需求結構卻發生重大變化,以頁巖氣為代表的新興能源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快速增長,逐漸代替石油消費。業內預計,2013年美國原油需求量將有0.25%的下降。
相比歐美,我國在本次經濟危機中仍然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因此對能源的需求依舊維持較高增量,只是增速略有降低。
劉波告訴新金融記者,2008年后,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加速,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但從2011年開始,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基本完成,而且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內原油需求增長也同時放緩。2011年,我國原油需求增長為5.48%,比2010年增速下降超過7.2個百分點。因此從全球環境來看,原油供給過剩的狀況仍將長期存在,原油價格將呈現長期的弱勢震蕩格局。
范燕文認為,在原油價格的“熊市”背景下,我國的能源體制必將發生相應的改變。尤其以原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行業的景氣度將比前期有所回落。如果我國的石油行業格局繼續維持目前的壟斷局面,很可能導致能源效率降低,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只有調整石油產業結構,重構產業格局,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社會運行的總成本,才能有助于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從時機上來看,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大幅回落恰好給我國石油行業改革提供了空間。國際油價回落降低了我國原油的進口成本,一些有意參與的企業能有機會獲取煉油利潤,從而推動我國油品價格的市場化。
目標:打破壟斷
我國石油行業改革的目標是,理順油品價格體系,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健康機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但是,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格局涉及各方面的利益。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主導的競爭格局存在多年,這不僅意味著市場新進入者困難重重,而且格局的改變也會產生巨大的變革成本。
由于“三桶油”在國內市場占有90%的市場份額,因此在油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均具有絕對優勢,中小企業的介入可能遭受大三企業的壓制,簡單粗放型地放開市場難以奏效。
石油業內人士認為,原油屬于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關系國計民生,過度開放市場可能導致激烈競爭,從而加劇產能過剩。這不僅會降低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而且從長期看會抑制投資,對處于回落周期的經濟十分不利。
在國內進一步推進經濟市場化的背景下,推進石油行業體制改革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呼聲愈發強烈。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天勇就曾表示,引入民營資本參與石油行業競爭,增加市場的平衡與制約力量,是確保我國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行業改革的外部環境較為有利。一位長期研究國內能源政策的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記者預測,國際原油價格可能長期處于下行態勢,這將有利于石油行業新進入者進行戰略布局,石油行業的改革很可能在近一兩年內取得突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