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套牢整整一代股民”的中國石油,近日卻連迎股價飆漲。與其在股市“光鮮”形成反差的是,深陷“反腐門”、“環保門”、“事故門”泥沼中的中國石油,其對內對外的體制改革始終刺激著行業神經,盡管其對外界試圖保持低調。然而壟斷行業的國企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大象起舞”并不容易。
一些所謂的低效區塊,也就是地質解釋上說的“儲量豐度較低、開采難度很大的區塊”, 在最初沒有經過嚴謹翔實的論證就進行對外合作開發,出現利益輸送和權力尋租的違規行為,致使國有資產流失。
“小油田”是民間對吉林油田“低品位”油井或區塊的俗稱。吉林大學一份研究論文顯示,2010年,“小油田”給吉林油田提供的油氣產量,占整個吉林油田總產量的1/4。
早在1997年,吉林油田不斷將旗下“低品位”油田區塊統一納入到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名單下對外招標。至2010年,吉林油田有合資合作區塊65個,區塊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探明儲量33274.13萬噸,有油水井6464口,2010年產油占吉林油田產油量的26.22%。
這種對外引資更多的是在不公開的形式下進行的。而前述民營煉廠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說,中石油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也是社會資本參與其混改比較擔心的部分。不過中石油此番在吉林油田進行混改嘗試,也是希望能理順其內外利益網絡,修正公眾認知。
對于民營企業而言,介懷的不僅是地質信息缺失和利益關系網復雜,義烏東方之星集團總裁鄧超鋒曾對媒體表示:“可能很多民營企業都希望控股,但是中石油上面還有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有很多規定,程序很復雜,薪酬體系方面會有很多制約條件,這個可能是企業最擔心的。”
35%的出讓股權,對于外界參與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按照《公司法》,35%是具有否決權的,就是說點頭不算搖頭算。如果中石油派一個總經理,經營不善,是可以被否決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中石油的經營是有一些制約力量的。”
期待改變
不過對于參股企業,混改給中石油帶來的好處更多一些。韓曉平認為,其實好油田和壞油田,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現有的創新能力。如果有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進去,原來老油田也可能實現增產。
從生產效率上說,民營鉆探隊伍比中石油的更有優勢,田彭有所體會。他說,中石油鉆探公司配備一套設備需要10-12人,這些人中包括隊長、技術員等工程人員,還要配備廚師,而民營鉆采隊伍相應的是五六個人,這些人一般自己買飯吃,或者輪班做飯。
在決策機制上,民營企業反應迅速靈活,比如油田遇到一些常規問題,現場員工就可以決定,但是中石油的開采流程是統一化管理的,包括人員和設備,達不到固有編制施工是不能進行驗收的,對于一些簡單的鉆井工程就會降低效率。
事實上,中石油目前急需外界資本注入來解決自身的資金問題。中石油2013年財報顯示,公司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營業額人民幣7836.94億元,比2012年的人民幣7898.18億元降低0.8%。而經營支出卻在增長,2013年該板塊經營支出為人民幣5939.96億元,比2012年增長3.3%,其中,折舊、折耗及攤銷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116.90億元。
今年(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給中石油的上游勘探開采板塊帶來了悲觀影響。作為一個盈利水平較低的石油生產商,中石油對盈利以及石油市場價格波動非常敏感。而目前這個水平的石油價格將惡化中石油在2015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
“如果油價持續下跌,中石油肯定會縮減投資,我們就會沒活干,工資肯定要降低。”前述渤海鉆探人員表示,大港油田產出的石油主要是重質油,提煉成本比較高,如果進口更便宜,中石油就不會再投資這些高成本的油田。“目前我們的工程量已經縮減了1/3。”
2013年,中石油已經開始突出質量效益原則,注重投資回報,合理調整項目建設節奏,發生資本性支出人民幣3186.96億元,比2012年的人民幣3525.16億元下降9.6%。
據呂華軍回憶,從2012年開始,就在他日常接觸的中石油內部文件中看到“降本增效”四個字,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降本增效就成了集團內的中心工作。
呂華軍感觸最深的就是中石油對油田的考核指標發生了重要改變,“以往是考核產值,‘你懂的’,報上去的水分很大,現在重視的是投資回報率,要考核利潤指標,這可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對內降本增效,對外則加強引資。中石油2013年財報顯示,該年度中石油集團投資活動使用的現金流量凈額為人民幣2665.1億元,比2012年的人民幣3322.26億元下降19.8%,這主要在于公司加強對外合作,引入戰略投資者,以部分管道凈資產及其業務合資合作增加資金所帶來的結果。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