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的推出,對于完善我國石油市場體系、穩定石油行業生產、推動石油流通體制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時隔近二十年之后,原油期貨終于將再次在我國出現。中國證監會12月12日在官網公布,已于近日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下一階段,中國證監會將會同相關部委,發布與上市原油期貨相關的各項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和有關各方要全面做好原油期貨上市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原油期貨平穩推出和安全運行。根據準備情況,中國證監會將擇機批準掛牌上市原油期貨合約的日期。業內人士預計,在得到主管部門批準之后,最晚明年上半年,原油期貨將會正式掛牌上市。
二十年前曾有過嘗試
事實上,原油期貨在我國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便已推出過原油和成品油期貨。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推出原油和成品油期貨。其后,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繼推出過石油期貨合約。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運作相對規范,占全國石油期貨市場份額的70%左右。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過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貨市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由于我國實行石油政府統一定價,原油期貨很快被暫停交易。“當時主要是相關的制度不完善,國家后來又取消了原油計劃外供應。所以原油期貨在推行不到兩年的時間后便不得不流產。”金銀島原油行業分析師奚佳蕊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此之后的數年時間里,我國的石油期貨市場一直長期處于空白階段。但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及進口量的持續攀升,重啟石油期貨的聲音一直不斷被業內人士提起。而有關機構對重啟的努力也一直在持續。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曾撰文指出,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重新掛牌上市,成為我國重啟石油期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外,針對上市原油期貨面臨的一些技術難點,近年來,從期貨交易所到期貨公司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上海期貨交易所確立了“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原油期貨方案,并與相關政府機構和石油公司保持了密切的溝通,為上市原油期貨做好了前期的研究和技術準備工作。
原油期貨獲批之后,正式掛牌已進入倒計時。奚佳蕊認為,最晚明年上半年,原油期貨將會正式掛牌上市。“由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原油期貨已經醞釀許久,早日實現掛牌上市也是眾望所盼。”
相關法律法規基本健全
中國證監會在其通知中指出,我國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維護石油市場穩定對于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上市原油期貨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發展原油期貨市場,有利于完善我國石油市場體系,有利于促進形成市場化的原油價格機制,有利于穩定石油行業生產經營,助推我國石油流通體制改革。上市原油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嘗試。原油期貨作為我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將建設國際化交易結算平臺,全面引入境內外交易者和經紀機構,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水平。
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達到2.82億噸,同比增長4%。據記者了解,今年1至10月,我國國內原油的需求量中,約有60%來自進口。而由于在國際原油市場缺乏一定的話語權,我國對國際原油價格影響極為有限,這無疑降低了我國的抗風險能力。
“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相比,相關的政策法規已經基本健全,包括《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境外交易者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管理暫行辦法》、《原油和燃料油期貨保稅交割管理相關辦法》等法律法規都在近年出臺,這將有力的保障原油期貨的順利運行。”奚佳蕊說。“目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這個時候推出原油期貨,也有利于我國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原油交割庫的建設,進而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此外,奚佳蕊表示,原油期貨掛牌上市之后,應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原油期貨市場,從而擴大我國原油期貨的影響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