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批復山東4家民營公司獲進口原油使用權。12月24日,從山東省發改委獲悉,截至目前,該省共有11家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另外恒源石化、清源石化、無棣鑫岳、金誠石化等4家山東地煉企業已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申報材料,現等待評估組現場核查。就全國而言,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地煉企業為13家。
業內人士坦言,國家發改委此舉意味著中石油等“三桶油”進口原油使用壟斷地位再次弱化。
12月11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施子海公開表示,石油、天然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在油氣等重要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民營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再次獲批,并非巧合。
“進口原油使用權改革再提速,部分地煉或率先獲得政策紅利。”分析師李彥對此分析稱。
全國13家地煉企業擁有進口原油使用權
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顯示,12月10日批復4家民營公司獲進口原油使用權,其分別是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弘化學”)、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清石化”)、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博石化”)、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石化”)。上述公司合計獲得1445萬噸進口石油使用權。
記者獲悉,上述4家企業均為山東地煉企業,年煉化能力都已超300萬噸。公開數據介紹,其中天弘化學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一次加工能力為500萬噸/年,可使用進口原油440萬噸/年;魯清石化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一次加工能力為300萬噸/年,可使用進口原油258萬噸/年;京博石化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一次加工能力為350萬噸/年,可使用進口原油331萬噸/年;匯豐石化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一次加工能力為580萬噸/年,可使用進口原油416萬噸/年。
“進口原油使用權放開是形勢所趨。”銳財經網分析師劉江遠坦言,但申請條件要求苛刻,終使其油品質量將提高,同時地煉企業格局亦被優化。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則介紹,對民營企業開放進口原油使用權是對產業鏈上游的放開,長期而言,有助于國家層面的石油改革,并提升行業效率。
山東多名業內人士認為,國家發改委此舉意味著中石油等“三桶油”進口原油使用壟斷地位再次弱化。而在此時,傳言已久的石油改革“靴子”終于落地。12月11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施子海公開表示,石油、天然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反壟斷案件經營者承諾指南》已完成初稿。
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描述,“十三五”時期,國家在電力、油氣等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電力、石油等競爭性環節將真正放開。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民營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再次獲批,并非巧合。
早在今年5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對提出的39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求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全產業鏈各環節放寬準入。國家海關總署12月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份,今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了8.7%。
12月24日,從山東省發改委獲悉,截至目前,該省共有11家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合計獲得核準使用進口原油數量4142.88萬噸,預計到2015年年底可完成進口量850萬噸。而全國則有13家地煉企業獲得了進口原油使用權。山東省發改委提供的資料介紹,山東恒源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清源石化有限公司、無棣鑫岳化工有限公司、山東金誠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山東地煉企業已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申報材料,現等待評估組現場核查。評估完成后,預計山東省可獲得使用進口原油數量5200萬噸。另外,山東還有10余家地煉企業正在完善申報材料。
李彥對此分析稱,進口原油使用權改革再提速,部分地煉企業或率先獲得政策紅利,而山東則占據了絕對優勢。
符合石油改革導向
“這么快的審批速度,還是有些出乎意外。”劉江遠說。 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布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后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山東煉油化工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山東煉化協會”)原會長劉愛英認為,多年來,山東地煉備受原料缺口的煎熬,無原油可煉,而直到《通知》發布后才得以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