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季度以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的陰云仍未散去,但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總體呈現回暖態勢。疫情下能源需求的快速復蘇,再次凸顯了全球減排和人類擺脫化石能源依賴的難度。
石油需求觸底預測
在加速能源轉型的趨勢下,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及其對能源領域的滲透,將對石油產生極大影響:2050年的石油需求將較目前水平下降70%,但天然氣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并在21世紀30年代初期超過石油。要達到預測所示的石油需求降幅,新銷售車輛中應有80%為電動汽車或氫動力車;而非燃料型石化材料,如塑料等需求也將因循環利用的推行而受到打擊。交通和石化行業的消費模式將因此面臨劇變。
2023年,石油需求將隨著氣候應對措施的推進開始下降,隨后加速,每年以200萬桶/日的速度下降。到2050年,液態烴總需求量約為3500萬桶/日,這將使石油的碳排放量從當前水平減少60%,相當于實現僅增溫兩攝氏度所需的碳減排總量的30%。
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定位
與石油需求的黯淡前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然氣需求,其在2050年時仍將與目前持平。這其中的緣由,一是甲烷的碳密度低;二是油氣和發電領域大規模的CCS和CCUS部署也為天然氣需求提供了支撐。另外,如果藍氫發力,則其對天然氣的應用也是天然氣需求保持不降的重要原因。
從區域來看,亞洲的天然氣需求將不降反升,這主要與其大量存在的燃煤電廠有關。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燃煤電廠占比接近50%,而棄煤轉氣將推高該地區的天然氣需求。預測顯示,2050年,亞洲地區的天然氣需求將以年均1.5%的速度增加,抵消發達國家因從天然氣轉向可再生能源而導致的天然氣需求下降。
油氣價格的變化趨勢
因氣候應對和能源轉型導致的油氣需求的巨大分野也意味著,兩者價格走向的不同。石油需求無可挽回地下降將使油價從此一蹶不振。
預測顯示,2029年,油價將開始下行,2030年,布倫特油價可能在37~42美元/桶。那些高成本采油的資源國勢必因難以為繼而退出市場,以低成本采油為強項的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國,將在2050年占據石油需求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即便是這些市場份額得到提升的國家,對于大廈將傾的油價,也再無法力挽狂瀾,每年200萬桶/日的減需速度,將使歐佩克的減產幅度永遠跟不上需求下行的步伐。
但石油量價齊跌的局面只是剛剛開始。2030年后,石油行業將主要依賴已經在產的資產,到2040年,油價將跌入28~32美元/桶,2040年后,油價開始自由落體,到2050年將跌至10~18美元/桶。
天然氣則正好相反。往昔一直以油價為錨而定價的天然氣,似乎終于有望揚眉吐氣了。尤其是在北美洲,頁巖氣革命導致過去十年氣價不斷下跌,直至不足油價的25%;亞洲情況則稍好,由于對進口LNG的依賴性不斷增強,LNG價格約為同期油價的80%左右。 預測顯示,隨著石油需求下降、油價走低,北美洲的頁巖油也將減產,這將連鎖反應引發廉價的伴生氣產量也隨之下降,從而需要大量的、高成本干氣才能滿足天然氣需求。預測2030年美國亨利中心的氣價將為3~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亞洲強勁的天然氣需求將推動許多天然氣供應項目最終上馬,其中也包括美國價格較高的LNG項目。到2040年,LNG價格將達到8~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40年后,上馬天然氣項目導致天然氣供應競爭加劇,全球氣價漲勢才開始緩解。
但根據伍德麥肯茲的基準情景,油氣價格之間的差距仍將保持并維持到2050年,但這個差距在21世紀30年代末石油需求達到峰值后將開始不斷縮小。而根據加速能源轉型情景,油氣價格之間的角色將出現互換,2030年后,隨著天然氣需求超過石油需求,亞洲的LNG價格將超過油價;2040年后,亞洲氣價甚至可能是油價的兩倍。而2040年后,北美對高價干氣的依賴增強,北美氣價將在2040年后與油價追平。另外,鉗制氣價持續上漲的因素包括更嚴格的碳排放要求、碳稅,以及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限制等。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