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業,油田作為傳統工業,更需主動擁抱變革,借AI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3月27日下午,延長油田公司科技大講堂現場,一場關于AI技術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的思維碰撞熱烈展開。這次大講堂,不僅體現了油田公司錨定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決心,也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凝聚了新共識。
日前,記者在延長油田公司了解到,通過推進地質、勘探、開發、生產等專業數據庫的建設,油田各類業務逐步實現線上化,數據入庫率達90%以上,催生出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
數字化建設“加速跑”
縱覽中國石油工業的壯闊版圖,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場靜默的革命。那就是,當鋼鐵血脈與數據之海相遇,守護黑色流金的石油人,正在將百余年發展的基因序列植入數字云端。 油田公司作為集團公司原油生產的主力軍,東西部資源條件、地域環境、發展歷程、開發現狀、生產運行模式不盡相同,呈現出資源“西富東貧”,產量“西高東低”的現象,西部原油產量占到整體的76.8%,當前的主力產區在西部,上產潛力也在西部。要提高油田采收率,西部區域自然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受地面配套建設等因素的影響,油田集輸化、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為了補齊這一短板,自2016年開始油田就積極部署和推進數字化建設工作。“截至目前,油田采用4G、無線網橋、光纜等多種通訊方式,累計建成油水井物聯網14729口,約占總開井數14.66%。”據油田公司數字化建設指揮部副指揮張新印介紹,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助推油水井生產形成“井站一體、電子巡護、遠程監控、智能管理”的數字化油田開發管理模式。示范帶動突顯成效。3月28日上午,仲春時節黃土高原,一片片粉色的桃花在風中搖曳,與山間錯落有致的井架遙相呼應,勾勒出一幅現代化生產建設的壯美畫卷。作為“數字油田”樣板的志丹采油廠雙E7-14井場,500余口油水井數據在中控屏實時躍動,抽油機遠程啟停、故障自診斷、能耗智能監控一應俱全。過去需要5人巡檢的井場,現在只需1人便可精準管控,勞動生產率提升400%。
在看不見的數字戰場上,另一場戰役同樣激烈。截至2024年底,延長油田建成了以棗園數據中心為核心,覆蓋延安、榆林兩市19個下屬單位、855個基層單位的企業局域網,隊級以上單位專網覆蓋率100%。這些縱橫交錯的數字脈絡,正將散落的生產數據編織成價值圖譜,為地質建模和油藏分析注入算力動能。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場轉型戰役中,兩支不足60人的精銳團隊展現出驚人的戰斗力。數字化建設指揮部與自主研發團隊,在完成項目建設的同時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他們開發的基于MQTT的油水井遠程監管系統,使油水井故障識別準確率提升20%,實現油井工況、液位、注水壓力、流量、視頻等數據實時遠傳。
目標明確 步履堅實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面對采收率每提升1%就相當于新增億噸級儲量的行業共識,油田公司近期啟動“數字菁英”培養計劃,從95名報名者中遴選出40名高潛人才。這些既懂油藏開發又精研數字算法的復合型人才,將成長為撬動采收率提升的新支點,推動油田從資源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
“數字化轉型以支撐主業成功為目標,而我們的主業就是提高采收率。”在不斷夯實和加快基礎工程建設步伐的同時,油田把數據建設和應用系統建設作為近兩年的工作重點和抓手。多年從事油田開發的志丹采油廠總地質師李廣青,目前兼任油田數字化建設指揮部指揮。他表示,“數字化建設對于油田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系統工程。目前,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經驗,未來我們將依靠團隊合力,持續完善頂層設計,不斷推動油田數字化轉型邁向新高度。” 提高油田采收率是集團站在油氣當量2000萬噸的新起點上,實施的“五大工程”之一。“油田物聯網技術應用實施后,不僅大幅度縮減了一線油水井工作人員,而且大大減輕了采油隊的各種管理工作負擔。”張新印說,物聯網不僅在降低勞動用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增加油井產能和降低風險管控等方面也體現出明顯的優勢。自油田開啟數字化轉型以來,核心是通過技術融合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整合,而生產是油田業務的“神經中樞”。“通過建設在線值守接報系統,大大提高了日常生產調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油田調度中心孫杰站在生產調度指揮平臺的巨型屏幕前介紹道,“數字化手段在生產運行中發揮出了視頻監控、數據分析、在線調度三大核心作用,為生產經營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油田安質部曹斌感慨道:“油田物聯網建設發力后,有效降低了職工日常工作的安全風險,一線管理部門實時掌控油井運行狀態,顯著提升油井故障發現的及時性,降低了安全環保風險。相對于建設前,降低安全風險50%以上。”立足當前,著眼未來。與油田數字化建設團隊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員的交流中,他們已不再是傳統港灣的守望者,而是化身駕馭數據浪潮的水手,在二進制潮汐中重構能源認知的坐標系。“我們將全力建立三級監控體系,培育數字化人才梯隊,健全運維機制,三年實現主產區物聯網全覆蓋、關鍵環節無人化,打造數字油田新標桿。”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