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所規(guī)定的限期23日到期,伊朗沒有按決議規(guī)定暫停鈾濃縮活動,反而擴大鈾濃縮規(guī)模。美國此前已表示將考慮進一步強化制裁措施,而就在當日,美國海軍“約翰·斯滕尼斯”號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和“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又借軍演再次炫耀武力。
而伊朗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24日重申,伊朗將堅持走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不會迫于外界壓力而停止推行本國的核計劃。
由于受海灣局勢影響,國際油價23日小幅上揚。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26美分,收于65.77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升1.08美元,收于70.60美元。
目的 借助軍演再次炫耀武力
美國海軍9艘戰(zhàn)艦進入霍爾木茲海峽之前,路透社記者穆罕默德·阿巴斯在“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上聽到擴音器內一段廣播,要求水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官兵們“見證這些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軍艦”。
指揮演習的美國海軍少將凱文·奎因稱:“這次(行動)的特別之處,是你們可以看到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通過海峽)。正因為現(xiàn)在是白天,所有人都會看到我們。”以前,美軍戰(zhàn)艦通常選擇夜間通過這一海峽,而且分散通過,以避免吸引注意力。
多名海軍官員告訴阿巴斯,最初只決定由一個航母戰(zhàn)斗群通過海峽,最后時刻才決定投入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下達這一命令時,相關決策者沒有提供任何解釋。
本月11日,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訪問海灣國家期間登上“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發(fā)表講話說,美國將尋求其他國家支持,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也不會讓伊朗控制這一地區(qū)”。
切尼的威脅語調,奎因23日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重復。奎因說,“總有某些國家或者并不代表國家的角色構成威脅,可能會作出決定,關閉某一處國際海峽,而最大的一處國際海峽就是霍爾木茲海峽”。
軍事分析師普遍推測,關閉作為全球最重要石油運輸通道的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一旦面臨美軍進攻最有可能采取的軍事對策之一。
現(xiàn)階段,伊拉克駐有美軍大約14.6萬人,海灣地區(qū)其他國家駐有美軍4萬人。此外,美國海軍游弋在海灣以及鄰近水域的戰(zhàn)艦上維持著2萬名水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官兵。
這次演習動用1.7萬名官兵,已經(jīng)接近于美軍可投入人力的極限。
影響 油價每桶上漲1.08美元
美軍戰(zhàn)艦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同一天,國際原油價格再度攀升。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26美分,收于65.77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升1.08美元,收于70.60美元。
據(jù)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部情報局估計,這條狹窄水道是全球大約40%原油交易量的運輸通道。
今年5月,國際能源機構作出估計,認為隨大型油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數(shù)量為每天1340萬桶。此外,另有每天200萬桶石油產(chǎn)品和數(shù)量不詳?shù)囊夯烊粴饨?jīng)由這一海峽運往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對海灣產(chǎn)油國而言,90%的原油出口依賴這一海峽。
在伊朗政界,不失為一種向外界放風的手段,一些高層人士曾經(jīng)公開討論,如果受到軍事威脅,就對海峽實施封鎖。
國際能源機構2006年2月注意到,伊朗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媒體報道說,伊朗國內正在形成政治壓力,要求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一旦通過更為嚴厲的制裁決議,試圖迫使伊朗暫停核計劃,伊朗就阻斷海峽內的航運。
就軍事手段而言,阻斷航運的最簡單辦法是在海峽內布設水雷。 事實上,阻斷航運的做法并非“首創(chuàng)”。伊朗與伊拉克二十世紀80年代爆發(fā)“兩伊戰(zhàn)爭”期間,雙方1984年至1987年相互以對方的油輪為攻擊目標,爆發(fā)了一場“油輪戰(zhàn)”,致使其他國家的油輪也望而卻步,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運輸量一度下降25%。
眼下,美軍中央司令部在海灣地區(qū)承擔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確保原油運輸?shù)陌踩驼!?
對于美軍再次在海灣水域集結,伊朗方面暫時沒有作出正面回應,但伊朗國防部長穆斯塔法·納賈爾23日在一次慶典活動中發(fā)表講話,聲明伊朗將對外界威脅作出強烈反應。
分析 美伊核博弈將更趨復雜
伊朗沒有按決議規(guī)定暫停鈾濃縮活動,美國雖已表示將考慮進一步強化制裁措施,但在伊朗又存在著多國的商業(yè)利益。可以預見,美伊核博弈將由此更趨復雜。
歐洲在伊朗有著重要的商業(yè)利益,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符合歐洲的利益,因此在伊核問題上英法德等國始終在積極斡旋,力爭使其朝著對話解決的方向發(fā)展。但是美國一直堅持強硬立場,試圖通過制裁逼迫伊朗就范,并聲稱不排除采取軍事干預手段。
目前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只涉及武器禁運和金融援助等領域,尚未對伊朗石油出口和對外貿(mào)易等方面造成重大直接影響。但是,如果安理會采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特別是延伸到金融、貿(mào)易和能源等領域,勢必觸及歐洲國家的經(jīng)濟利益。
伊朗核問題升級對美俄關系也將產(chǎn)生影響。除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伊朗對俄羅斯也有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近來,美國在東歐擠壓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并在其周邊國家支持“顏色革命”,伊朗核危機為俄羅斯提供了與美進行戰(zhàn)略博弈的籌碼,美國如果堅持對伊采取更為廣泛和嚴厲的制裁措施,可能會遇到來自俄羅斯的抵制。
本月28日,美國與伊朗將在伊拉克進行大使級對話。眾所周知,目前布什政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伊拉克困局,而伊朗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后者也很清楚自己手里的這張王牌。盡管雙方都聲稱“談判僅限于伊拉克問題”,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有求于伊朗就不能不付出一定的代價。
總的來說,伊朗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并非無牌可打,這也許正是伊朗無視制裁決議的底氣所在。
■新聞觀察
期限已過核設施不減反增
伊朗核問題走到了新關口
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所規(guī)定的60天期限于23日到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當天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同時提交了有關伊朗執(zhí)行該決議情況的報告,再次認定伊朗沒有按照上述決議暫停其有爭議的鈾濃縮活動,反而繼續(xù)增加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數(shù)量。伊朗核問題走到了新的關口。
伊朗擴大鈾濃縮規(guī)模
國際原子能機構23日的報告僅有4頁,內容包括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后處理活動、重水相關項目等。報告稱,在伊朗位于納坦茲的核設施中已經(jīng)安裝了10個各由164臺離心機組成的極聯(lián),其中8個極聯(lián)已經(jīng)用于鈾濃縮,另外2個極聯(lián)正處于調試階段。此外,伊朗還在該設施中繼續(xù)安裝另外數(shù)個離心機極聯(lián)。
目前,該設施中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總數(shù)達到1300個,這比國際原子能機構今年2月份認定的數(shù)量增加近3倍。伊朗已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其加工出來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
盡管報告中充滿了難解的專業(yè)術語,但三點內容明白無誤:首先,伊朗沒有在安理會設定的最后時限前暫停鈾濃縮活動;其次,伊朗正在擴大其相關核活動;最后,由于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調查伊朗核計劃中懸而未決的問題方面沒有取得進展,該機構迄今依然不能了解和評估伊朗核計劃的全貌,也無法確認伊朗的核計劃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23日的報告與該機構以前曾提交過的兩份類似報告相比,在內容上沒有出人意料之處,但字里行間卻明顯帶有對伊朗核問題未來走向的憂慮情緒。
核計劃不會輕易放棄
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蘇丹尼耶23日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毫無新意”。他說,作為一份國際文件,該報告肯定了伊朗沒有違背任何國際承諾,肯定了伊朗的核計劃沒有背離其和平目的。他重申了伊朗核活動的合法性,同時強調盡管伊朗仍繼續(xù)進行鈾濃縮活動,但伊朗從來沒有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工作設置障礙,也沒有試圖拖延該機構的相關工作,而是一直保持與核查人員進行充分合作。
美英等少數(shù)安理會理事國也迅速對報告作出了反應。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呼吁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更多壓力。英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瓊斯·帕里表示,歐盟希望改善與伊朗的關系,但伊朗也必須履行有關義務,執(zhí)行安理會有關決議。
然而,安理會中的多數(shù)理事國以需要對報告內容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評估為由,沒有立即作出表態(tài)。人們從中不難看出伊朗核問題所面對的復雜和敏感局面。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報告并無出人意料之處,各國有望在較短時間內作出正式反應,但反應的內容無外乎是呼吁伊朗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以解決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從長遠戰(zhàn)略利益考慮,希望成為一個完全掌握核技術、擁有完整核工業(yè)體系的國家,并已將這一點與民族自豪感以及地區(qū)大國的標志相聯(lián)系。而且,安理會現(xiàn)有的制裁措施沒有對伊朗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等方面造成重大直接影響,外交解決尚有空間。因此,伊朗不會輕易放棄其核計劃。
伊核新分歧日益顯現(xiàn)
關于如何解決伊朗核問題,有關方面正在形成新的分歧。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不久前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為打破僵局,可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嚴格核查和伊方承諾不建立工業(yè)化鈾濃縮生產(chǎn)體系的前提下,允許伊朗從事有限的且用于研發(fā)目的的鈾濃縮活動。該建議遭到了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
歐盟和美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式上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歐盟主張繼續(xù)與伊朗對話和接觸,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本月31日將與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進行新一輪談判。而美國則一直堅持強硬立場,要求安理會以拓寬制裁范圍、加強制裁力度等手段逼迫伊朗就范,反對讓伊朗進行任何有限的鈾濃縮活動。因此,美、伊雙方未來是否愿意采取靈活和妥協(xié)的態(tài)度將成為決定伊朗核問題走勢的關鍵因素。
目前,安理會尚未開始考慮如何就該報告采取行動。根據(jù)以往慣例,只有在6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就報告內容召開會議并作出決定之后,安理會才會選擇介入。這實際上為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化解目前危機再次提供了可能。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伊朗在此期間依然選擇采取不妥協(xié)態(tài)度,拒絕執(zhí)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安理會出臺包含更加嚴厲制裁內容的新決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此外,美國和伊朗定于28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就伊拉克安全問題進行會談,雙方的會談情況也將對伊朗核問題產(chǎn)生一定影響。
不過,即便安理會通過了新的制裁決議,根據(jù)國際社會此前達成的共識,制裁內容也只能是有限的、逐步的和可逆的,應該服務于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宗旨。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未來的路還很艱難,但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希望猶存。
--來源:新華社
而伊朗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24日重申,伊朗將堅持走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不會迫于外界壓力而停止推行本國的核計劃。
由于受海灣局勢影響,國際油價23日小幅上揚。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26美分,收于65.77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升1.08美元,收于70.60美元。
目的 借助軍演再次炫耀武力
美國海軍9艘戰(zhàn)艦進入霍爾木茲海峽之前,路透社記者穆罕默德·阿巴斯在“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上聽到擴音器內一段廣播,要求水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官兵們“見證這些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軍艦”。
指揮演習的美國海軍少將凱文·奎因稱:“這次(行動)的特別之處,是你們可以看到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通過海峽)。正因為現(xiàn)在是白天,所有人都會看到我們。”以前,美軍戰(zhàn)艦通常選擇夜間通過這一海峽,而且分散通過,以避免吸引注意力。
多名海軍官員告訴阿巴斯,最初只決定由一個航母戰(zhàn)斗群通過海峽,最后時刻才決定投入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下達這一命令時,相關決策者沒有提供任何解釋。
本月11日,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訪問海灣國家期間登上“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發(fā)表講話說,美國將尋求其他國家支持,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也不會讓伊朗控制這一地區(qū)”。
切尼的威脅語調,奎因23日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重復。奎因說,“總有某些國家或者并不代表國家的角色構成威脅,可能會作出決定,關閉某一處國際海峽,而最大的一處國際海峽就是霍爾木茲海峽”。
軍事分析師普遍推測,關閉作為全球最重要石油運輸通道的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一旦面臨美軍進攻最有可能采取的軍事對策之一。
現(xiàn)階段,伊拉克駐有美軍大約14.6萬人,海灣地區(qū)其他國家駐有美軍4萬人。此外,美國海軍游弋在海灣以及鄰近水域的戰(zhàn)艦上維持著2萬名水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官兵。
這次演習動用1.7萬名官兵,已經(jīng)接近于美軍可投入人力的極限。
影響 油價每桶上漲1.08美元
美軍戰(zhàn)艦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同一天,國際原油價格再度攀升。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26美分,收于65.77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升1.08美元,收于70.60美元。
據(jù)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部情報局估計,這條狹窄水道是全球大約40%原油交易量的運輸通道。
今年5月,國際能源機構作出估計,認為隨大型油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數(shù)量為每天1340萬桶。此外,另有每天200萬桶石油產(chǎn)品和數(shù)量不詳?shù)囊夯烊粴饨?jīng)由這一海峽運往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對海灣產(chǎn)油國而言,90%的原油出口依賴這一海峽。
在伊朗政界,不失為一種向外界放風的手段,一些高層人士曾經(jīng)公開討論,如果受到軍事威脅,就對海峽實施封鎖。
國際能源機構2006年2月注意到,伊朗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媒體報道說,伊朗國內正在形成政治壓力,要求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一旦通過更為嚴厲的制裁決議,試圖迫使伊朗暫停核計劃,伊朗就阻斷海峽內的航運。
就軍事手段而言,阻斷航運的最簡單辦法是在海峽內布設水雷。 事實上,阻斷航運的做法并非“首創(chuàng)”。伊朗與伊拉克二十世紀80年代爆發(fā)“兩伊戰(zhàn)爭”期間,雙方1984年至1987年相互以對方的油輪為攻擊目標,爆發(fā)了一場“油輪戰(zhàn)”,致使其他國家的油輪也望而卻步,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運輸量一度下降25%。
眼下,美軍中央司令部在海灣地區(qū)承擔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確保原油運輸?shù)陌踩驼!?
對于美軍再次在海灣水域集結,伊朗方面暫時沒有作出正面回應,但伊朗國防部長穆斯塔法·納賈爾23日在一次慶典活動中發(fā)表講話,聲明伊朗將對外界威脅作出強烈反應。
分析 美伊核博弈將更趨復雜
伊朗沒有按決議規(guī)定暫停鈾濃縮活動,美國雖已表示將考慮進一步強化制裁措施,但在伊朗又存在著多國的商業(yè)利益。可以預見,美伊核博弈將由此更趨復雜。
歐洲在伊朗有著重要的商業(yè)利益,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符合歐洲的利益,因此在伊核問題上英法德等國始終在積極斡旋,力爭使其朝著對話解決的方向發(fā)展。但是美國一直堅持強硬立場,試圖通過制裁逼迫伊朗就范,并聲稱不排除采取軍事干預手段。
目前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只涉及武器禁運和金融援助等領域,尚未對伊朗石油出口和對外貿(mào)易等方面造成重大直接影響。但是,如果安理會采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特別是延伸到金融、貿(mào)易和能源等領域,勢必觸及歐洲國家的經(jīng)濟利益。
伊朗核問題升級對美俄關系也將產(chǎn)生影響。除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伊朗對俄羅斯也有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近來,美國在東歐擠壓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并在其周邊國家支持“顏色革命”,伊朗核危機為俄羅斯提供了與美進行戰(zhàn)略博弈的籌碼,美國如果堅持對伊采取更為廣泛和嚴厲的制裁措施,可能會遇到來自俄羅斯的抵制。
本月28日,美國與伊朗將在伊拉克進行大使級對話。眾所周知,目前布什政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伊拉克困局,而伊朗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后者也很清楚自己手里的這張王牌。盡管雙方都聲稱“談判僅限于伊拉克問題”,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有求于伊朗就不能不付出一定的代價。
總的來說,伊朗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并非無牌可打,這也許正是伊朗無視制裁決議的底氣所在。
■新聞觀察
期限已過核設施不減反增
伊朗核問題走到了新關口
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所規(guī)定的60天期限于23日到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當天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同時提交了有關伊朗執(zhí)行該決議情況的報告,再次認定伊朗沒有按照上述決議暫停其有爭議的鈾濃縮活動,反而繼續(xù)增加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數(shù)量。伊朗核問題走到了新的關口。
伊朗擴大鈾濃縮規(guī)模
國際原子能機構23日的報告僅有4頁,內容包括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后處理活動、重水相關項目等。報告稱,在伊朗位于納坦茲的核設施中已經(jīng)安裝了10個各由164臺離心機組成的極聯(lián),其中8個極聯(lián)已經(jīng)用于鈾濃縮,另外2個極聯(lián)正處于調試階段。此外,伊朗還在該設施中繼續(xù)安裝另外數(shù)個離心機極聯(lián)。
目前,該設施中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總數(shù)達到1300個,這比國際原子能機構今年2月份認定的數(shù)量增加近3倍。伊朗已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其加工出來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
盡管報告中充滿了難解的專業(yè)術語,但三點內容明白無誤:首先,伊朗沒有在安理會設定的最后時限前暫停鈾濃縮活動;其次,伊朗正在擴大其相關核活動;最后,由于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調查伊朗核計劃中懸而未決的問題方面沒有取得進展,該機構迄今依然不能了解和評估伊朗核計劃的全貌,也無法確認伊朗的核計劃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23日的報告與該機構以前曾提交過的兩份類似報告相比,在內容上沒有出人意料之處,但字里行間卻明顯帶有對伊朗核問題未來走向的憂慮情緒。
核計劃不會輕易放棄
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蘇丹尼耶23日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毫無新意”。他說,作為一份國際文件,該報告肯定了伊朗沒有違背任何國際承諾,肯定了伊朗的核計劃沒有背離其和平目的。他重申了伊朗核活動的合法性,同時強調盡管伊朗仍繼續(xù)進行鈾濃縮活動,但伊朗從來沒有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工作設置障礙,也沒有試圖拖延該機構的相關工作,而是一直保持與核查人員進行充分合作。
美英等少數(shù)安理會理事國也迅速對報告作出了反應。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呼吁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更多壓力。英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瓊斯·帕里表示,歐盟希望改善與伊朗的關系,但伊朗也必須履行有關義務,執(zhí)行安理會有關決議。
然而,安理會中的多數(shù)理事國以需要對報告內容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評估為由,沒有立即作出表態(tài)。人們從中不難看出伊朗核問題所面對的復雜和敏感局面。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報告并無出人意料之處,各國有望在較短時間內作出正式反應,但反應的內容無外乎是呼吁伊朗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以解決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從長遠戰(zhàn)略利益考慮,希望成為一個完全掌握核技術、擁有完整核工業(yè)體系的國家,并已將這一點與民族自豪感以及地區(qū)大國的標志相聯(lián)系。而且,安理會現(xiàn)有的制裁措施沒有對伊朗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等方面造成重大直接影響,外交解決尚有空間。因此,伊朗不會輕易放棄其核計劃。
伊核新分歧日益顯現(xiàn)
關于如何解決伊朗核問題,有關方面正在形成新的分歧。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不久前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為打破僵局,可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嚴格核查和伊方承諾不建立工業(yè)化鈾濃縮生產(chǎn)體系的前提下,允許伊朗從事有限的且用于研發(fā)目的的鈾濃縮活動。該建議遭到了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
歐盟和美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式上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歐盟主張繼續(xù)與伊朗對話和接觸,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本月31日將與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進行新一輪談判。而美國則一直堅持強硬立場,要求安理會以拓寬制裁范圍、加強制裁力度等手段逼迫伊朗就范,反對讓伊朗進行任何有限的鈾濃縮活動。因此,美、伊雙方未來是否愿意采取靈活和妥協(xié)的態(tài)度將成為決定伊朗核問題走勢的關鍵因素。
目前,安理會尚未開始考慮如何就該報告采取行動。根據(jù)以往慣例,只有在6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就報告內容召開會議并作出決定之后,安理會才會選擇介入。這實際上為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化解目前危機再次提供了可能。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伊朗在此期間依然選擇采取不妥協(xié)態(tài)度,拒絕執(zhí)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安理會出臺包含更加嚴厲制裁內容的新決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此外,美國和伊朗定于28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就伊拉克安全問題進行會談,雙方的會談情況也將對伊朗核問題產(chǎn)生一定影響。
不過,即便安理會通過了新的制裁決議,根據(jù)國際社會此前達成的共識,制裁內容也只能是有限的、逐步的和可逆的,應該服務于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宗旨。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未來的路還很艱難,但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希望猶存。
--來源:新華社
更多>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