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22日訊
3月5日驚蟄這一天,盼望已久的瑞雪喜降鎮賚,滋潤著干渴的土地,為鶴鄉田疇送來了春的期待與希望。去冬今春,該縣立足思想備耕、物資備耕、科技備耕,科學編制種植計劃,全面保障生產投入,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全力做好備春耕生產,努力為今年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深入實施“農業富縣”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立足思想備耕,科學編制種植計劃。以糧食生產為主導,充分發掘內部潛力,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廣泛宣傳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適應性農業和避災性農業的典型,實現種植效益的最大化。今年該縣種植計劃已基本敲定。計劃種植糧食作物263萬畝,其中玉米120萬畝,水稻100萬畝,大豆7萬畝,高粱18萬畝,雜豆13萬畝,其他5萬畝;種植經濟作物22萬畝,其中蓖麻1萬畝,花生3萬畝,烤煙2萬畝,葵花10萬畝,辣椒1萬畝,香瓜2萬畝,西瓜1萬畝,蔬菜2萬畝。他們力爭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鎮等群體生產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經營模式。
立足物資備耕,全面保障生產投入。按照今年生產計劃,該縣共需農業生產資金8億元,其中備春耕生產需資金約6.5億元。針對農民手中資金有限的實際情況,該縣加大惠農補貼資金的下撥力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約1.31億元,近期將以存折方式全部兌現到種植戶手中。同時,信貸部門也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縣信用聯社、國開村鎮銀行已落實農業貸款資金3.5億元,全力支持備春耕生產。針對當前農資市場經營業主多,部分種、肥價格上漲的市場現狀,該縣還組織農業、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集中開展以“五查、五清”為主要內容的執法檢查行動,重點打擊哄抬物價、出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行為,維護農資市場穩定,保護農民群眾利益。目前,群眾備耕物資進戶工作進展較快。
與此同時,縣氣象部門全力做好天氣監測和預測預報工作,及時做出影響旱情的天氣形勢監測、分析,提供天氣預報和雨雪情信息;水利部門以旱田無井地、水田嚴重缺水區域為重點,采取工程措施,確保水、旱田適時泡田、播種;縣農電、農機等部門積極組織人員對所有抗旱機電井等各類農機具進行全面檢修,為春耕生產提供一切便利條件;石油、電力部門為抗旱用油、用電提供后備保障力量。在各部門的協調配合下,全縣備春耕工作順利進展,截至目前,已打深井87眼,維修機電井1890眼、水箱4700個、電機289臺、潛水泵30臺、變壓器80臺、線路90公里。
立足科技備耕,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從2月16日起,該縣利用一個月時間,對全縣17個鄉鎮場農民進行集中培訓,由農業、農機等部門圍繞該縣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當前春耕生產需求進行“菜單式”重點授課。縣電視臺專門開設專欄,圍繞農民最想要、最需求的種植技術積極開設培訓教育課,教育引導農民依靠科技發展生產。
結合農貿大集深入開展“冬春科技下鄉”活動,切實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選擇一批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專家和學者,深入村鎮開展巡回授課和專題講座,同時組織一批“土專家”現身說法。幫助科技示范戶和農民總結2011年農業生產經驗,研究制定2012年生產計劃,幫助分析并提出解決2012年農業生產技術難題的對策。組織相應專家開展定點聯系、包村聯戶,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名選派的專家下基層要開展1次以上調研、講授1次以上政策或技術專題講座、為每家農戶帶去1張2012年農業生產明白紙、在備春耕時節安排1次與農民面對面服務活動。
截至目前,該縣共舉辦各類科普大集30余場次,出動科技人員1500余人次,組織培訓骨干專業農民4000名以上,培訓農業生產明白人5萬人次以上,發放技術資料10萬余份,現場義務咨詢2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