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綱要》)3月26日公布。《綱要》稱,以優化結構和節能減排為主線,今后我省在能源保障方面要更加積極,來源更加多元化;到2020年,萬元GDP能耗降低到0.74噸標準煤,基本建立起安全、穩定、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新體系。
煤炭:
建立省外資源儲備生產基地
根據《綱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省內煤炭生產能力分別穩定在1.55億噸、1.53億噸和1.51億噸,總體控制在1.5億噸左右。
煤炭自產量相對穩定的同時,面臨著煤炭需求和消費量日趨增長的矛盾。統計顯示,2007年我省煤炭消費總量2.4億噸,其中我省核定煤炭產能不足1.5億噸,缺口近1億噸。省發改委測算,“十一五”后三年,煤炭需求量年均增長9%左右,即到2010年,全省共需煤炭3.112億噸,大大高于自產量。
面對煤炭缺口,我省煤炭工業采取開發與保護、生產與調入相結合,大做“加法”:一是加快開發巨野礦區,確保“十一五”末形成生產能力;二是對兗州、濟寧、棗莊、新汶礦區內現有生產礦井挖潛改造,實行裝備更新和壓煤村莊搬遷,保證現有礦井按核定能力組織生產,穩定煤炭產量;三是促進省內企業“走出去”,重點支持省屬煤炭企業到山西、陜西、寧夏、貴州、內蒙古、新疆等地區尋找開發機遇、合作勘探建礦、儲備接續資源,建立省外資源儲備生產基地;四是重組、建設大型現代煤炭集團,更新設備和技術改造,完善煤炭綜合加工體系,提高利用率。
與此同時,積極做好“減法”:淘汰落后技術、落后產能、落后效率,關停浪費嚴重和污染環境的小煤礦……“加”“減”并舉,《綱要》提出到2020年,煤炭資源平均回采率將達到85%以上,礦井水和煤矸石利用率實現100%。
石油:
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75%
經濟發展對原油的依賴日趨嚴重,據預計,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全省石油消費量分別為1900萬噸、2500萬噸和3200萬噸,原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75%。
天然氣方面,“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省自產能力維持在10億—12億立方米之間,但消費量則會由50億立方米增加到100億立方米和150億立方米,大量缺口需要西氣東輸和國外進口彌補。
按照《綱要》,要求石油工業“立足老區尋找剩余油氣儲量、開辟新區尋找接續陣地”,通過擴張戰略提高油氣資源儲備,到2020年,全省原油產量穩定在2700萬噸左右。
天然氣發展堅持“穩定省內產量、爭取省外供氣、引進國外氣源”,多渠道增加和儲備可用氣源,到2020年供應量達到150億立方米。
煤油氣運輸:
大力建設新通道
新能源格局需要匹配新運輸通道。《綱要》提出,破解我省煤炭輸送瓶頸,尤其要加強鐵路運輸通道建設。在北面,將通過重點建設太原至青島客運專線,釋放石太線、石德線的貨運能力。在中部,建設邯(鄲)濟(南)和邯(鄲)長(島)鐵路復線,釋放膠濟線運力。在南面,對日(照)兗(州)菏(澤)鐵路進行電氣化擴能改造,新增運力5000萬噸。同時,新辟蒙(蒙古國)陜(西)入魯新通道,通過黃(驊)大(壽光大家洼)鐵路建設,增加運力4000萬—8000萬噸。
石油通道以原油和成品油管線建設為重點,“十一五”后三年,規劃建設日照—東明魯南原油管線,煙臺—濰坊的原油輸油管線,青島—濰坊—淄博的青島大煉油配套成品油輸送管線。“十二五”期間,依托沿海港口,建設連接東營—濱州—淄博的原油輸油線和淄博—濟南—德州—聊城的魯北成品油輸油管線,打通威海—煙臺—濰坊—淄博—濟南的成品油輸送管線。到2020年,全省年輸送原油達到1.3億噸,成品油輸送2500萬噸,全面打通油運通道。
天然氣輸氣管網側重復線和重點聯絡線建設,到2010年,17市供氣管網全線貫通;“十二五”末全省達到80%的縣(市區)連通天然氣管網;2020年,天然氣支線覆蓋全省所轄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