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中東地區石油的儲藏量、產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中東的富庶也使這里成為國際勞務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數以百萬計的人到中東打工。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約有450萬外籍勞工在中東,占世界流動勞務人員的1/5。在人口稀少的海灣諸國,這一數字已顯得十分龐大。
現在,隨著油價的飆升,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地流入,中東經濟在迅猛發展,當地人民的生活富裕程度在全球幾可奪冠。一方面,中東產油國缺乏勞動力資源,需要從國外大量引進勞動力;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實行優厚的社會福利政策,本國人不愿意從事繁重的勞動甚至不愿意從事任何勞動,空缺就由外籍勞工填補,對外的依賴性很大。
相對來說,國際勞工工資低,其升職、攜眷、旅行、歸化等均受到嚴格限制。因此,現在,部分阿拉伯人一般從事行政管理工作,而吃苦耐勞、富有技術專長、遵守當地法律及勞動紀律的外籍員工,則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力。
國際勞工的大量輸入促進了中東國家的經濟長期發展,也為眾多勞務輸出國提供了創匯的機會,起到了互利互惠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量國際勞工的存在,也使中東一些國家的人口分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外籍勞工對所在國文化、價值觀和傳統習俗的沖擊,已經引起中東國家一些人士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