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沾鋰必漲”又現火爆案例 鹽湖股份復牌首日暴漲超300%
原文來源:羊城晚報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志文 實習生 張松
開盤僅一分鐘就觸發臨時停牌,截至收盤當日漲幅達到306.11%(復牌首日不受漲跌幅限制)!8月10日,鹽湖股份(000792)回到了其闊別一年多的資本市場,且在回歸首日就備受二級市場青睞,股價暴漲3倍不止,市值達到了1950.4億元,是停牌時的4倍不止。
鹽湖股份復牌首日股票大漲,一部分原因是其業績實現了扭虧為盈,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其搭上了鋰電業務的“東風”。記者梳理資本市場發現,除了鹽湖股份,兆新股份(002256)、百川股份(002455)、金銀河(300619)等涉及鋰電業務的企業,股價今年以來也漲勢喜人。
“鉀肥之王”扭虧為盈后重返資本市場
天眼查資料顯示,鹽湖股份全稱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商,公司產品包括氫氧化鉀、碳酸鉀、硝酸鉀、氫氧化鈉、碳酸鈉、聚丙烯等,擁有500萬噸/年鉀肥生產能力,產能位列全球第四位,被業界稱之為“鉀肥之王”。
鹽湖股份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此前,因業績連續虧損暫停上市,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為2020年4月29日,當時股價為8.84元/股,總市值為480億元。
后來,經過剝離主要虧損的子公司、資產重整、只保留鉀肥和鋰鹽兩大業務板塊等一系列操作,以及在大宗商品漲價的推動下,鹽湖股份終于在2020年扭虧為盈,并由此得以復牌。
鹽湖股份復牌首日股價大漲,除了由于業績上的扭虧為盈,還跟其在鋰產業的逐漸發力有關。據了解,除了氯化鉀,鹽湖股份的另一個重要產品是碳酸鋰,而碳酸鋰則正是鋰電池的主要原材料。
在鋰鹽板塊,鹽湖股份屬于行業龍頭。公告顯示,鹽湖股份去年實現碳酸鋰產量13602噸,同比增加2300噸。同時,鹽湖股份控股子公司藍科鋰業的2萬噸項目部分投入運行,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今年以來,鹽湖提鋰行業迎來的發展良機也為其助力了一把。5月20日,《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及行動方案》通過國內專家評審,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了依據。
不過,鹽湖股份以資源開發為主,處于產業鏈上游,產品單一,是典型的周期型公司。受行業周期影響,能否持續盈利還有待觀察。
謹防“沾鋰必漲”成“一地雞毛”
實際上,因搭上“鋰概念”東風而大漲的企業遠不止鹽湖股份一家。
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逐漸攀高,鋰電池板塊也跟著火爆了起來。今年以來,鋰電池板塊累計漲幅已超過60%,遠超滬深300指數。其中,兆新股份漲幅達248.18%,百川股份漲幅達273.76%,金銀河漲幅達92.94%。
另外,多家分布在不同環節的鋰電廠商紛紛宣布擴充產能:4月28日,行業巨頭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擬與ATL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兩家合資公司,從事應用于家用儲能、電動兩輪車等領域的中型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7月9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擬收購金昆侖28.125%的股權,并與金昆侖合作在青海省成立合資公司,分期投資不超過18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項目;寧波杉杉股份、新宙邦等企業也宣布了擴產計劃。
不過,雖然鋰電池板塊賽道看上去熱火朝天,不過其中不少上市公司的鋰電業務仍處于布局或建設階段。
有分析師就表示,鋰電行業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并不是企業參與進來就能分得一杯羹,如果沒有技術積累,最終可能落得“一地雞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