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佐縣
近一段時期,美國游說主要石油消費大國釋放石油儲備,以平抑日益上漲的國際油價。美國及數個石油消費大國動用石油戰略儲備打壓油價,從深層次看是為有效應對疫情以來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脹壓力。油價下跌相當于割歐佩克的肉,歐佩克成員國從內心肯定不爽。但是面對消費陣營的壓價“挑釁”,歐佩克揚言要采取行動予以抵制,但后續的實際行動卻選擇了隱忍。
歐佩克怕惹眾怒。從供給角度看,當油價下跌時減產是歐佩克阻止油價下降、確保自身利益的一貫做法。然而當前的形勢較為特殊,其內核表現就是世界經濟的走勢不明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年初一段時期世界主要咨詢機構普遍看好世界經濟回暖,對2021年的經濟增長普遍持樂觀預期;到了年中情況有變,各機構未曾料到疫情的又一次反彈,從而再次讓人們對年度經濟增長前景充滿擔憂,此形勢下一些機構又開始回調經濟增長預期。美國與作為主要石油消費國的發達國家意在通過降低油價繼而降低大宗商品價格,以刺激消費與提振經濟,消除前期刺激政策留下的后遺癥。拜登宣布釋放戰略儲備之前曾要求歐佩克增加產量供應,遭到拒絕。歐佩克不配合美國也就罷了,若頂風作案減產,無異于拆美國的臺,也是給全球經濟雪上加霜。考慮到發達國家對歐佩克的影響力,歐佩克報復性減產估計會非常慎重。
歐佩克內部并非鐵板一塊,成員間達成共識不如過去那般容易。從歷史角度看,歐佩克當初成立主要是石油輸出國抱團取暖,防止被消費大國各個擊破,從而損害自己的石油利益。然而時至今日,情況已經今非昔比。美國頁巖油革命的成功對歐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形成有力挑戰,頁巖油氣正在世界全面開花結果,并由此帶動非常規油氣的供應能力提升。這些都使得歐佩克自身的壟斷能力在下降。歐佩克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讓俄羅斯作為“編外”成員進入組織內部,看似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但事后證明其雙刃劍效應也很明顯,因為俄羅斯作為編外成員增加了組織協調的成本與難度。在市場影響力話語權削弱的大背景下,歐佩克、歐佩克+成員行動一致性的難度顯然在加大。可能會有個別國家愿通過減產對抗美國,但難以成為成員國的共同意志。
歐佩克想要在能源多元化大趨勢中維護自身的利益,需要從穩定份額做起,這一判斷主要基于世界能源發展大趨勢作出。從長遠趨勢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開展已經吹響了能源綠色轉型的號角,非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將不斷提升,能源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在此戰役中,石油生產國一方總體屬于守勢,屬于守成國陣營,穩定市場份額是第一位的。歐佩克的成員國一方面生產石油,另一方面發展新能源的想法和行動目前也已經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能源戰略決策者對未來的判斷。在此形勢下,歐佩克要維持自身的市場份額、鞏固自身的石油能源主體地位,就不能過分強調油價高位,高油價會削弱行業競爭力。過高的油價只能激發兼具油氣進口與消費雙重身份的主要油氣消費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愿望,從而蠶食油氣生產國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份額。同時,歐佩克目前的石油供給量也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份額掌握在非歐佩克成員手中。一旦歐佩克再次抱團減產提價,非歐佩克成員可能乘虛而入。在此形勢下,寧可穩定份額,也不愿輕易冒險,相信是多數歐佩克成員國面對市場競爭的真實心態。
2021年以來,由于前期疫情導致的政策激進及油氣產能壓縮導致的供應偏緊,使得經濟恢復期的世界油氣價格高位運行,誰又能保證這不是曇花一現呢?價格高位是特殊時期的市場斷檔所致,而從中長期看,世界油氣資源并不缺乏,且有許多國家新能源本土化戰略行動的圍堵,所以油價總體運行趨勢平穩或下行。油價重新攀升至長期高位,可能性應該是比較小的。對此趨勢,歐佩克的戰略家應該會有清醒的認識和思考。如此一來,在消費國普遍釋儲面前,歐佩克選擇隱忍也就可以理解了。 (作者單位:經濟技術研究院)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