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力丹·艾買提在中國石油新疆銷售系統工會聞名遐邇。她是一位維吾爾族工會女干部,她先后擔任過新疆銷售喀什分公司工會副主席、黨群科科長、機關黨支部書記,她在工會崗位上已連續工作28年,被各族群眾譽為“我們的貼心人”。
“一線之音”連起各族員工的心
喀什銷售機關一樓有一部特殊電話叫“一線之音”。電話號碼公開程度極高,喀什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12縣2市20多萬平方公里的百座加油站、上千名在職員工、300多位離退休人員、數千名職工家屬人人皆知;二是它是維漢雙語電話,當地大多數人只懂維語,由此哈力丹就成了這部電話的“主持人”。許多人稱這部電話為“群眾之聲”,維族職工干脆叫它“哈力丹熱線”。
幾年來,這部電話每天傳遞著各種信息,哈力丹每次都熱心接答。對下邊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她依據文件能答復的就及時答復,不能答復的反映給公司領導或有關科室研究后答復,做到件件有回聲,很少有人因對政策不清楚再來回奔波。
哈力丹工作認真,她把每次群眾來訪、來電或下去調查的情況都一一記在本子上。從姓名、住址、聯系方式到家庭狀況,有什么困難,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問題等等都記下來,如今已記了6個大本子,成為喀什銷售構建和諧企業的一筆寶貴財富。
眾人口中的“亞克西,阿亞拉!”
“亞克西,阿亞拉”是維語好女人的意思,在喀什銷售,六七十歲的老人稱哈力丹“亞克西,克孜”(維語好閨女),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親切地叫她“亞克西,阿恰”(維語好姐姐)。
一天凌晨兩點多,哈力丹在睡夢中被一陣電話鈴聲驚醒。原來是一位維吾爾族老大媽得了急病,她的子女不在身邊,她又急需住院搶救。放下電話,哈力丹急匆匆跑下樓,三步并作兩步趕往老人家。哈力丹攙扶老人到醫院,從辦理住院手續到安排好病床,哈力丹一人跑前跑后。后來她又守候在老人病床前,直到天亮才趕去上班。醫院許多醫護人員以為哈力丹是大媽的親女兒,當知道真實情況后,他們連連稱贊哈力丹是一位難得的好干部。這是一年前的事了,可老人一談起哈力丹對她的幫助,便淚流滿面說:“沒有哈力丹的幫助,早就沒有今天的我啦!”
在哈力丹關心幫助的人群里,不光有在職職工,300多位離退休人員,還有數十位職工遺孀。這些遺孀有的丈夫去世十幾年了,有的無兒無女,有不少人住在偏僻的農村,她們是困難群體里最困難的一部分,也是哈力丹重點關心的對象。對這些家庭,誰有什么困難,誰有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哈力丹都一一記在“民情簿”上。除了逢年過節登門慰問,平時有什么特殊情況,一個電話她會盡快趕到。
哈力丹為別人盡心盡力,做了大量好事,使人們把哈力丹當作親人、恩人,精神上依靠的人。如今在喀什分公司,從夫妻吵架、家庭糾紛到子女教育,職工有事都愿意找哈力丹解決。
“民漢職工是一家,她比親人還要親!”
哈力丹常說:“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不管民族職工還是漢族職工都是我工作、服務的對象。”許多漢族員工和離退休人員都說,哈力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她比親人還要親!
記者在喀什銷售采訪知道了一個非常少見的事。存折、存款密碼可是個“高度機密”,然而卻有幾戶人家的存折、個人存款密碼放在哈力丹手里。這些同志或因不識字,或因放在家里不放心,或因年齡大記性差等原因,他們全權委托哈力丹辦理存取款事宜,群眾對哈力丹的信任由此可見一斑。
近幾年,每年都有從內地來的大學畢業生到喀什銷售工作,哈力丹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在生活上照顧,在工作中幫助。為了能讓他們盡快適應民族地區的工作環境,她帶領他們了解維吾爾族群眾的生活習慣,指導他們學習語言。每逢古爾邦節、肉孜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她就請這些年輕人到家里來做客,品嘗她親手做的民族風味菜肴,和各族職工共度佳節。維吾爾族是不過春節的,但每逢春節,哈力丹也會請這些年輕人到家里吃飯、玩耍。時間長了,年輕人就把哈力丹的家當作了自己家。有一位山東小伙,2002年石油大學畢業來到這里,哈力丹從生活到工作,對他十分關心,由于他恰好與哈力丹的兒子同歲,哈力丹把他當親兒子一樣對待。在哈力丹的幫助下,小伙子成長很快。今年5月,新疆銷售公司在全疆范圍搞人才競聘,小伙子以優異成績被新疆銷售公司機關錄用。如今這個小伙子總是念念不忘他在喀什還有一位親人,除了常打電話問候外,每次到喀什,他都要探望哈力丹。
哈力丹,一位普普通通的維吾爾族工會女干部,在中國石油最基層單位,用熱心、愛心、耐心和誠心將平凡工作演繹成不平凡的事業,受到了群眾的愛戴,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支持。2007年,她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在新疆銷售公司2007年先進集體(個人)表彰大會上,一位領導緊緊握著她的手,對她說了一句話:“把工作干得這樣完美無憾,你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