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石油股份公司近3年的重大勘探發現中,東方物探技術攻關和成果研究的項目占成果總數的70%。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那個傳統意義上以勞務服務創收為主的“物探局”已經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以提供高端技術和產品服務創收為主的新型公司。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東方物探的前身物探局先后承擔埃索、BP、阿吉普等石油公司的反承包項目。當時的反承包可以說完全是一種簡單的勞動,地震隊的一切工作都由外方老板說了算,中方承擔的是“放炮隊”的工作。1994年,剛剛走出國門承擔地震勘探合同任務的東方物探,被甲方看重的依然是廉價的勞動力。
如今,東方物探正在由勞動密集型的“藍領”蛻變為技術服務型的“白領”:成為IAGC核心會員、SEG主要會員、EAGE主要會員,陸上第一大地球物理勘探承包商,擁有主要IOC和NOC投標資格……在35個國家為近百家油公司提供過服務,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陸地市場份額占38%。而隨著“東方勘探二號”OBC勘探船、“東方勘探一號”二維拖纜船、“東方先鋒號”6纜勘探船的交付使用,東方物探海上作業能力也實現從灘、淺海向深海的延伸。
服務能力的提升,來自技術創新。近年來,東方物探緊緊圍繞集團公司油氣勘探的部署,加大物探技術攻關力度,形成8大先進實用的配套技術系列,為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重大勘探發現和提升資料品質作出重要貢獻。GeoEastV1.0的成功研發和順利投產,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和壟斷,為油氣勘探提供處理解釋一體化技術支持,為集團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技術保障。井地電位油氣檢測技術逐步得到油田公司的認可和應用。此前只有日本九州大學、美國伯克利大學洛倫茲國家實驗室和中國石油大學擁有此項技術。這一成果目前在大慶、克拉瑪依、長慶得到應用,符合率達到80%以上。
技術創新提升了東方物探的找油找氣能力。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術大大提高了野外施工效率。交替掃描作業比常規作業施工效率提高50%以上,滑動掃描作業比常規作業施工效率提高一倍。實踐證明,應用交替掃描作業方式,在墨西哥、沙特等地區施工都已經呈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
一批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取得新進展。在國內,地震采集工程軟件KLSeis完成三次版本升級,地震數據處理系統GRISYS完成兩次版本升級。以南堡凹陷、輪南潛山、大民屯凹陷3個示范工程的成功實施為突破口,疊前時間偏移技術成為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復雜斷塊及地層巖性油氣藏勘探的主導技術之一,進一步提高了勘探開發精度。
在國際市場,密切配合集團公司海外油氣勘探開發戰略,東方物探在蘇丹、乍得、伊朗、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等主要區塊的勘探突破中作出貢獻。尤其是伊朗3區塊的重大突破,是該區塊自1971年以來勘探所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專家介紹,這是這一地區40年來所發現的第一個整裝大型油氣田。
記者郭立杰 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