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會場。崔茉 攝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 曾旺)“石油峰值存在嗎?何時到來?如何預測?”中國研究機構和學者在這一領域的工作新進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10月27日至28日,參加第二屆“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的中國政府部門、國內外專業研究機構與能源企業的上百名代表匯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圍繞“石油峰值與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主題展開研討。中國石油峰值研究會(ASPO-Chi鄄na)也于27日成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在致詞中說,能源發展戰略已列為該校“十一五”“221工程”重點建設的五個創新平臺之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要努力將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辦成一個品牌,辦成一個為政府、國內外能源經濟學者和能源公司之間交流的高層平臺,促進能源領域軟科學的發展。
全球石油峰值研究會(ASPO)主席謝爾·阿列克列特在演講中指出,到2015年左右,全球石油產量將達到峰值。石油的“輝煌時代”將過去,人類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能源利用結構、考慮可替代的能源戰略。
德國前能源顧問沃那·尊特爾指出,比較樂觀的結論是,2100年后石油將完全退出能源歷史的舞臺。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角。其中,太陽能所占比重最大。
“中國石油峰值研究正在從預測資源探明高峰期轉向預測產量高峰期,從預測石油峰值向研究石油替代能源轉變,從尋找替代能源向追求可持續發展轉變。”中國石油峰值研究會創始人之一、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龐雄奇教授在演講中全面介紹了中國學者在石油峰值研究領域的進展和成果。
對中國石油峰值,國內有很多學者開展過研究。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翁文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翁文波在1984年出版的專著《預測學基礎》中指出,任何事件都有“興起-成長-鼎盛-衰亡”的自然過程;油氣的發現也有類似的規律。基于此,翁文波提出了著名的“泊松旋回”模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油氣田儲量、產量中長期預測模型,通常稱之為“翁氏模型”。它可以對某一油區、國家或組織全過程的產量進行預測。
龐雄奇說,雖然國內不同學者由于考慮的因素和問題不同,得出的認識有較大差異,但是關于中國石油峰值的主流性的認識正逐步趨于一致。